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

时间:2023-06-06 17:25:46 心得体会 我要投稿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13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有了新的启发时,通常就可以写一篇心得体会将其记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13篇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1

  最近阅读了《教师人文读本》中怀特海所著的《教育的目的》,几乎每个段落都有精辟、深刻的论述,联系和启迪着今天的教育实践,让我深有感触,以至我必须写一篇学习读后感的文章。

  艾尔弗雷德·诺恩·怀特海(1861—1947),英国数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大声提出“两条教育的戒律”:其一,“不可教太多的科目”,其二,“所教科目务虚透彻”。这一重要思想至今被人们广泛关注而产生着重大影响。它的实质是反对学校里传授死的知识和“无活力的概念”,反对学习中刻板地接受而不予运用、检验或重新组合知识概念,认为一切教育的中心应该使知识保持活力和防止知识僵化。说得何等好啊!这些20世纪前期的论述,仍是今天的学校实践中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大量复现式的枯燥教学,知识同实际脱节,是今天的学校突出而严重的问题。

  同杜威“学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几乎一样,怀特海“极力主张的解决方法,是要消除扼杀我们现代课程活力的各学科之间相互不联系的严重现象。教育只有一种教材,那就是生活的一切方面”。消除学科同生活的隔离,消除学科之间的互不联系,一直是20世纪教育革新家极力解决的问题,也是今天课程改革的方向和任务。

  怀特海反对灌输式教学,他向有实际经验的'教师呼吁:不要认为“只要学生纪律好,总能把一定分量的无活力的知识灌进他们的脑子里去”。他举例说,教儿童解一元二次方程可以掌握,但目的何在呢?传统回答是:锻炼心智。怀特海指出:“这个回答虽有部分真理,但有一个根本的错误,就是很可能窒息现代世界的才华。”把儿童的心智比做死的工具,不管其创始人的权威和影响有多大,怀特海谴责这是“教育理论中的最致命、最错误、最危险的概念之一”,并且极富意义地指出:“心智决不是被动的;它是一种永不休止的活动,灵敏、富于接受性、对刺激反应快。”这或许是后现代课程家们最感兴趣的思想之一。只有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主动地位,才能减少教学过程中的浪费和厌倦现象。

  怀特海反对教学中指向不明的大量考试:“每一所学校,要是训练男孩子们准备小小的一套考试,一定要受到毁灭的痛苦。”他尤其反对脱离学校具体需要的校外统一考试:“一个以考察学生个人为主要目的的校外考试制度,除了造成教育上的浪费以外,不可能有任何结果”,只能是“扼杀文化的精华”。那些沉迷于考试和分数排队(学生排队、教师排队、学校排队),反复组织统考、不断印制试题的人们,是否求实地细想一下,这种工作的实际意义到底有多大呢?

  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除了广泛接触和评析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外,还深刻揭示了儿童成长的阶段和学习道路。他认为儿童的心灵是成长着的有机体,而成长和智慧发生在自由所给予的创造机会与学生学习知识之间达成平衡之际。他提出“教育韵律”——渲染(游戏)、精确(掌握)和概括化(抽象),认为这三者不断统合而非序列地排列。他提倡在小学和初中以观点的渲染和游戏为主,精确和掌握的发展始于高中,而抽象和概括则为大学时期的焦点,学校若脱离这一大致的计划,将违背学习的自然韵律。显然,这是夸美纽斯提出的自然适应性原则的延伸,它有益于教师认识不同时期的学生学习特点,从而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值得我们深深体悟。

  我们在谈论教育的目的时,很多是指向着未来结果的。然而,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教育的结果和教育的目的绝对是两回事。这点我们通过阅读怀特海地《教育的目的》即可获知。怀特海告诉我们,教育改革,应该改掉那些束缚人的心灵而无活力的教育制度为目的。教育部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和规划纲要(20xx-2020)》,期中所表露的许多思路皆旨在对教育制度除旧布新,这才是教育改革方向所在。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2

  《爱的教育》这本书是以一个小男孩——安利柯的日记,来透视日常生活中的学校和家庭关系,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以及父母,兄弟姐妹间的天伦之爱。

  爱的教育文字虽然简单朴实,所描写的也是极为平凡的人物,但是,其中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会让人感动不已。例如,每月故事中——马可尔万里寻母的故事。文中讲到了因父母负债,马可尔的妈妈决定去工资丰厚的布宜洛斯艾利斯工作.妈妈刚离开时,还和家里保持着联络。可自从上次马可尔的妈妈写信说身体有些不适后,就和家里失去了联络。家里用尽各种方式寄去的信也石沉大海。收不到妈妈信件,家里更冷请了。父子三人每日以泪洗面,马可尔想妈妈想的快死了。终于,13岁的马可尔自告奋勇决定去找妈妈。马可尔的坚持使父亲无奈地答应了他。筹备好了一切,马可尔开始了万里寻母的旅程。途中,他历尽了各种艰难险阻,尝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凭借着马可尔坚持不懈的努力加上人们的帮助,终于找到了失去了生活意识的'奄奄一息的妈妈。马可尔的出现使母亲找到了生命的价值,在医生的帮助下,马可尔和妈妈终于重逢了……读到这里,我不禁为马可尔对母亲深深的爱感动。再想想自己和马可尔一样的岁数,却还是那么的无知…‥

  “爱”是我们每个人经常挂在嘴边的一个字,可是,有时候,我们也常会忽略周围的爱:如父母对子女无微不至的爱、老师对学生循循善诱、朋友间互相安慰……这些`往往都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而没有细细地加以体会。而如果你加以体会,你会感觉到,人生,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东西啊!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3

  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让我明白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开展。

  一、改变教师角色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开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筹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释放学生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开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假设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表达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表达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气氛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4

  自从孩子们放假以后,每天我都看见很多父母开始写博记录他们与孩子的共读书香的欢乐时光,我很佩服他们的毅力,也为越来越多的家长们开始重视与孩子一起成长的日子而感到欣喜。 相比较他们而言,我和儿子读书的种类和数量都很少了,因为自放假到现在我们只读了一本书————《爱的教育》。那还是我在1980年买的一本书,书价只有0。72元,被我收藏到我的书柜里多年,已经沾满灰尘。年前我打扫卫生、整理书籍的时候被翻出来。欲作为儿子寒假的读物。儿子每天读3篇,居然爱不释手了。

  年三十的那天,儿子读到一篇《小石匠》,内容大概是小石匠到“我”的家里来做客,他身上的石灰弄脏了"我"家的椅子,爸爸制止了"我"要去擦干净的动作,妈妈还帮小石匠缝上了他的一个上衣纽扣。小石匠临走的时候说他玩的非常开心。 这篇__结尾部分“父亲”的话是由我来读的:“安利柯,你知道我为什么不让你去擦椅子上的石灰吗?因为你当着同学的面这样做,就是等于责备他把椅子弄脏了,这样很不好:第一、他不是故意的,第二他穿的是他父亲的衣服,上面的灰土是他父亲在劳动的时候沾上的。凡是劳动所带来的,不论是尘土、石灰、油漆还是别的东西,都不是肮脏的,当你看到一个劳动归来的人,千万不要说“这人真肮脏!”你应该说“他身上带着劳动的痕迹!”记住我的.话吧,你要爱小石匠,一来他是你的同学,二来,他是劳动者的儿子!"

  合上书后,儿子问我:老妈,那收垃废品的是不是也是劳动者?”“当然是啊,凡是靠自己劳动挣钱养活自己的都是!”我肯定的回答。

  “是不是就象我们班的韩____一样,虽然他爸爸是收废品的,虽然他身上有臭味,但是我们班的同学不该嘲笑他,不该不和他玩?”儿子又问道。

  “是啊,你想想,他们家那么困难的环境,他的爸爸还让他来读书,他每天还能坚持来学习,这就很了不起了。你再想想,他的爸爸要卖多少废品才可以交他的学杂费啊?算个数学题吧,一个饮料瓶是一角钱,要多少个是300元钱!”儿子想想立即说“3000个!”“那多少个是500元?”“5000个……!”儿子忽然不吭声了。

  “是啊,儿子,他的爸爸要买3000个瓶子才够教他的学费,而妈妈要卖5000个瓶子只够交你的钢琴费……其他的花费呢?”

  儿子默然了………

  三十上午的时候,家家开始贴对联了。我贴完对联就去顺便把楼道的楼梯扫了,灰尘很大,儿子不声不响的举着浇花的小水壶帮我洒着水,笑咪咪的看着我………

  打扫完后,儿子去他的房间弹琴了,每天两个小时,三十是这样,初一是这样……今天是初二,回娘家闹新年,吃完午饭我们又要回家弹琴,哥哥姐姐都在说我,让孩子今天不用弹琴了,儿子却连连摇头“不行,不行,我要回家弹琴,我妈妈每个月要卖5000个瓶子呢………”一边说着,一边把几个红包塞给我“老妈,我的压岁钱,给我存上,下个月你不用卖瓶子了......” 老妈我笑了,虽然眼里有点泪花,但是老妈我开心...... 我们常常在谈爱的教育,什么是爱,爱什么,如何爱,怎样爱……。其实“爱”就象是春天破土而生的嫩芽,有阳光,有雨露,有温暖,有牵挂,有理解……它才会点滴生成,茁壮成长,永驻心底。

  儿子,你也在让我长大!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5

  这本书是从意大利翻译过来的。虽然表面上是小学生的日记,但是从这本书里我们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启发,都可以从生活中学习,甚至可以自己体会。书中很多故事都能读进人们的心里,很多故事能让人恍然大悟。

  印象最深的:一个小男孩,因为父亲每天忙于写论文,熬夜。于是小男孩决定晚上十二点起床帮爸爸干活。但是我每天起床帮爸爸写论文,所以睡眠不足,上课不认真,学习退步。不知情的父亲对儿子的表现非常不满。男孩好几次想放弃,但看到父亲疲惫的样子,又舍不得。父亲对孩子冷漠的态度让小男孩感到很难过,直到有一天。父亲发现孩子这样做是为了他,心里充满了悔恨和爱。那天晚上,他们一起睡到天亮。

  看完这个故事,内心无限感动。这是《爱的教育》中最催人泪下的故事,表达了主人公无尽的爱。这个小男孩偷偷帮助他的父亲,以便让他感觉轻松一点。虽然小男孩的父亲责怪小男孩,因为他一开始不知道事实,但小男孩仍然没有放弃。继续暗中帮助父亲的精神值得学习。

  想想看,我们现在。父亲在外面辛辛苦苦挣钱供我们读书,我们在外面花父母的钱,不愿意分担家里的家务。别人学习不努力,出去上也不想回家。在这个年龄,我们应该感受到父母的痛苦,明白什么是无尽的爱。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每一篇__都教会了我们做人的道理,让我体会到什么是同学之间坚不可摧的友谊,什么是师生之间的关爱,什么是父母无尽的爱。这些都有很高的价值,我相信拥有这些东西的人一定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篇这几年看了很多书,但让我记忆犹新和感动的是我们白老师推荐的意大利Amicus的《爱的教育》。看了这本书,我学到了很多。

  这本书讲的是一个叫安李可的小男孩在学校的四年里写日记,其中最让我感动的是那个名为《爱国主义》的孩子。 这篇__是关于一艘法国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到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有许多游客,包括一个衣衫褴褛的男孩。两年前安利柯被卖到马戏团。马戏团里的人踢他打他,逼他学会玩和卖。 到达巴塞后,他尽力逃离马戏团,前往意大利领事馆寻求保护。领事听了他的经历,非常同情,安排他上了返航的船。船上的三名游客听了他的经历,出于同情和怜悯,给了他一些钱。然后,三位游客又开始庆祝他们的日子,话题转移到了意大利。越聊越激动,说意大利没用。

  就在这时,硬币像冰雹一样突然落下,砸在他们的头上。“拿走你的臭钱,我绝不要侮辱我祖国的人的钱!”一个愤怒的声音在他们周围爆发。

  虽然这篇__里的小男孩吃了很多苦,但是他热爱祖国的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的祖国就像我们的母亲。我们爱她,离不开她。虽然她也有很多不足和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我相信,随着祖国的逐渐强大,我们的母亲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强大。

  总之,爱情教育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就像读一本好书就像和一个高尚的人谈话一样。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6

  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细节。不少学生觉得物理难学、枯燥无味,因此物理教学中新课的导入恰当与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在物理课堂上新课的导入唯有新颖别致、出奇制胜,才能有效地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教学中可采用做实验、举实例、讲故事、提问题、设悬念等方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为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作好了铺垫,从而为概念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要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教学中的每个细节都应当受到关注和优化。教师的举手投足、语言表情等也能影响学生的情绪和注意力。因为,我们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眼神、每一个动作等等,都是作用于学生感官的刺激条件,都会对学生起到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就说一句话的效果吧,在一次上课时,当讲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后,我问学生:“同学们都听懂了吗?”大部分学生齐声答道:“听懂了。”我又不放心地问道:“谁还有没听懂的地方吗?”这时有一位女生十分胆怯的站起来,小声地问了一个还不懂的问题:平面镜所成的像为什么是虚像?我耐心认真的作了解答,最后又补充一句:“以后要专心听讲!”就是这看似很关心的一句话,使得该同学当时就脸红了。课后我对这一节课的教学细节进行反思时,联想到学生的大红脸,突然意识到这个细节处理得有问题,最后补充的这句话不仅是多余的而且是很不妥的!

  根据新课程理念,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从不懂到懂、不会到会、自我构建知识的过程。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有暂时听不懂的地方当属正常。如果因为一个问题没听懂,就认为是没有认真听讲,未免过于武断。就是这样听似不经意的一句话,实际上是在告诉学生:课堂上如果有听不懂的地方就是没有认真听讲。事实上,学生存在没听懂的问题,本身就难为情,是鼓足勇气才讲出来的,老师如果再给他扣上“不专心听讲”的帽子,不仅会使学生感到满腹委屈,而且极有可能扼杀学生大胆提出疑问的勇气和自信,使学生再也不敢承认有“不懂”的地方了,这对教学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非同小可!于是我赶紧找到那位同学了解她的想法,果然,她感到很是委屈,思想压力较大。我真诚地与她交换了看法并作了自我批评,从而及时地消除了她的思想负担。

  人们常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教师的思维习惯、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态度等都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对教学的.实效性会产生直接的影响。譬如,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板书设计对学生的物理表达习惯和书写规范性就起着很大的导向作用。在教学实践中我曾经一度发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的物理作业、试卷等书写得凌乱潦草、不整洁、不规范,经再三强调收效甚微。后来经过自反思,我发现原因是自己造成的。因为平时上课时自己的板书就比较随意,凌乱、潦草,例题讲解也不太注意书写的规范性,而学生的模仿力是非常强的,这样,乱写乱划、不认真、不规范的毛病自然就在作业和试卷当中体现出来了。找到原因后我就对症下药,从自己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板书坚持不懈地做到工整认真、整齐美观,解题准确规范,一丝不苟。渐渐的,学生的作业和试卷也开始工整、规范起来了。 对教学细节的关注和优化还体现在对教学内容的细节处理上。在物理教学中,良好的教学效果莫过于物理思维方法的掌握和解题能力的提高。而在物理解题的各种策略中,除了认知结构的因素外,思维的变通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策略。变通是指思路的变换与联通、不受思维定势的局限。当一种方法行不通时,能灵活地变换其他方法,及时找到行得通的方法。变通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变式训练。其细节之一就是改变题设条件,对问题进行合理的转换。通过对例题的分析、处理进行细化,并作适当的拓宽和引伸,挖掘问题的内涵和外延,换一种思路、换一种方法,可以充分发挥例题以点带面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灵活性、发散性,达到扩展思路,学会变通,启迪智慧之目的,从而使学生的认识和能力得到升华。

  课堂上善于发现有利的契机,善于利用环境资源和有利条件,用真诚的态度和智慧的语言去启迪、激励学生的心灵,用科学的思想和正确的方法去影响、感染学生的行为,是优化教学细节的有效方法,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7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有太多的教育家推崇爱的教育,因此老师们也积极将“爱”落实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然而作为教师,光有满腔的爱而缺乏耐心,我想那并不是真正的爱。

  说实话,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位非常有耐心的老师,有时甚至可以说是缺乏耐心。今年是我工作的第三年,在这重要的一年里,我再一次接触到了一年级的小朋友。我很开心,因为我期待弥补过去对待一年级学生经验上不足的遗憾;我也很苦恼,因为和之前的班级相比,新一届的小朋友们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们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每天,小朋友们总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让我从耐心处理到应接不暇直至丧失耐心。幸运的是,在我身边总有前辈老师帮助我,指导我,鼓励我。

  首先,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个词语:“感统失调”,也叫作感觉统合失调,它是大脑功能失调的一种表现,是一种学习能力障碍。对于这一词语的认识和了解,我想我得感谢同办公室的王老师。王老师也是一位一年级班主任,在她的班里有这样一个小朋友:当其他同学已经快速、整齐地排好队时,他却仍是慢慢悠悠地踱出教室,手上还莫名地不知在玩着什么;当其他同学能够自觉地在作业本上画好计分线时,他却连计分线该画在哪儿还不知道,甚至在老师帮助放好直尺只需他画上一笔的情况下,他竟然偏离直尺,径直往别的地方画去……

  直到有一天,王老师回到办公室,对我们说:“这个孩子有感统失调,我好心疼他。”然后,王老师开始尝试与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可家长们的态度却让她感到失落。面对家长如此消极而又有点抵触的情绪,王老师用一个真实、成功的事例最终说服了家长。原来,在王老师原来的班级中,也有这样一位感统失调的学生,然而由于发现的时间较晚,等到意识到的时候,孩子只能依靠药物来治疗了。面对孩子因为长期服药而体质愈差的情况,家长们曾一度想要放弃,但在老师的耐心劝导与陪伴下,孩子后来在初一摸底考试中取得了班级第二的好成绩,走上一条不一样的希望之路。王老师深知7岁是帮助孩子治疗感统失调的黄金时期,因此她在教学中对这个小朋友充满了耐心。

  当他又一次手舞足蹈地从教室里出来排队时,王老师鼓励他:“你今天能做到快速排队,真棒!王老师期待你下次能安静、整齐地排到队伍中,好吗?”直到他能做到排队快、静、齐。当他还是不会画计分线时,王老师就利用课余时间把他带到办公室,手把手地去教他,一遍又一遍,直到他不再有错误。

  王老师说过:“如果说自闭症的孩子是遗落在地上的星星,那么感统失调的孩子就是折翼的天使。”就在几天后,我偶然的发现我们班也有一个“小天使”。在小尹同学接连四天的迟到后,我忍不住把他堵在了教室门口,问他:“你知道你今天又迟到了吗?”结果却只换来了他漫不经心的一句“我知道啊。”同一天,在我不知强调了多少遍课间安全问题后,他依然在玩危险游戏,于是我把他叫到办公室来问:“老师有没有说过课后不要玩危险游戏呢?”竟然换来了他同样的'回答。我又问:“你是不是没听到老师说的话呀?”他回:“好像是的吧。”这时我才意识到似乎有那么点不大对劲。于是我赶紧联系家长,值得庆幸的是,尹妈妈每周坚持着让孩子接受注意力训练。对于家长这么重视孩子的问题,作为老师,我在第一时间就表示了支持与配合。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也试着去包容孩子的一些行为,耐心指导他的不足,另外,每天我都会和家长分享他的作业情况,对孩子和家长进行鼓励。随着家长与老师的耐心陪伴,小尹同学的表现越来越好,我相信他将来会变得更棒!

  耐心是教师必备的一种品质,我们不追求事业的辉煌,只需保有一颗平常心,用朴素的爱与耐心对待学生即可。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8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根底。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泼。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生本教育是符合儿童身心开展的规律的根底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课标的根底上提出来的,是在经过了10年的`实践从而在全国推广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把孩子致力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变成一个被灌注的容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

  爱像空气,它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爱是开起我们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这个故事看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突然想起爱是多么的神圣、高尚与微妙。这里有对国家的爱,有对父母的爱,有对朋友的爱,还有陌生人之间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学,在玩雪时不小心打到了一位老职员的眼睛。他当时非常害怕,但在同学卡洛菲的鼓励下,勇敢地去成认错误,老职员接受了他的抱歉,并且还送给他一枚邮票。

  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同龄人,爱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能闪光吗“寒窗〞十数载,除了书上所学的知识;我们还学会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为自己找借口;当然我们带学习用品不是为别人带,而是为自己所用。爸爸妈妈应该为我们做好一切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因为这是他们的任务,而我们只要怀着一颗好好学习和感恩的心就好了,仅此而已。如果心中没了感恩,也就失去了美好的前提。我认为人类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感恩的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真希望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爱心。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9

  通过研读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让我明白生本教育是以生命为本的教育,教育的宗旨不应是控制生命,而是要激扬生命,教要以学为皈依,让生命自己行动。生本教育既是一种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教学模式。生本教育课堂,就应该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构成积极、欢乐、高效的课堂,它的核心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是以生命为本,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一、改变教师角色

  郭教授指出:“教育的本质--是在教师帮助下的儿童发展”。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郭教授对于教师这一角色的重新定位。教师的职责就是帮助,帮助的意义仅仅是激发和引导。郭教授引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生本教育”思想,不是要求教师有超出专业要求多么高的知识水平,而是有指导学生、激发学生产生学习的动力,学会学习的方法的能力,教师的这种对学生学情的驾驭能力,是与老师在平时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离不开的。上了一段时间的“生本课”,我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在课堂上该说些什么不该说些什么了,一开始总感觉本节课的知识点应该由学生来生成,自己尽量不敢多说话,但是后来才知道,老师应该学会恰当的去引导孩子、做小结,并不是什么都不说,要把握好一个度,这一点还需要在今后的课堂上继续努力学习。

  在生本教育的课堂上,老师是策划者,是引导者。老师只是给学生指个方向,剩下的时间都交给学生,老师再也不用一遍遍的重复了。而学生在课下的准备工作也有趣而生动了。通过这种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量,学生在通过准备语文资料的同时,也增加了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实现自身的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释放学生

  生本教育的理想就是: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生本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老师仅仅是学生自主发展的指导者和引领者。以前在我们的课堂上,往往是老师们在口若悬河、喋喋不休的讲个不停,学生们干巴巴的坐在那里听,只是在听老师讲,而他本身并没有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即便是老师在课堂上设计了“小组合作”环节,但也只是“蜻蜓点水”,几分钟而已,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想而知,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主体性并没有真正体现出来。“生本教育”要求教师放弃讲解,而是抛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体现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给学生充足的空间,让孩子们自主交流、展示成果、互相质疑,在合作、交流、质疑中主动学习,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过自己的实践获得的知识,他们特别有成就感,自信心增强,在这种氛围中学习,孩子们很放松,他们得到了释放,在课堂上很放的开,对学习更加有兴趣了。

  三、生本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我们通过看教学视频,发现生本课上的孩子们都是自信的、快乐的,现在我有时候体会到这一点,当学生从自己研究和探索中发现规律,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时候,我感到非常的意外和喜悦。但是,更多的时候是憋着一股气,每次都在想:孩子们怎么这么不会合作?语言表达能力怎么这么欠缺?每次做总结时怎么总是说不在点子上,还那么啰嗦?实际上,他们的现状其实很正常,因为在前期,我们并没有在课堂上有意识的去培养孩子的这些方面的好习惯,现在,我们刚刚开始接触生本教育,作为老师都是新手,很多地方做的都不够,又何况是孩子们呢?但是,通过看他们的变化,发现他们在学习上冲劲十足,自主意识很强,慢慢的有了合作意识,更多的是学习上的创新意识,我深切的意识到,孩子们的潜力是无穷无尽的。

  郭教授在《教育走向生本》所说:“快乐的.感受是人更好学习的情感基础。快乐的日子使人聪明,使人产生心理的兴奋和生理的活跃。在兴奋中,他会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通过学习郭教授的“生本教育”思想,对我们的课堂改革确实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当今社会日新月异,教育改革已成为时代教育的主题。及时的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投身到教育改革中来,我们的教育才有出路。

  生本教育是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深刻研究新课标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经过了10年的实践从而在全国推广的。它彻底改变了传统课堂上,教师总是想把孩子致力于自己的掌控之下,把孩子变成一个被灌注的容器。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继续学习生本教育理念,将生本教育深入开展下去。真正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引导他们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在反复验证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快乐的成长。使他们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人。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篇4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自人类文明诞生至今,无限存在的永恒课题。她延续至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今日,仍是我们无法回避。异常重视的问题。

  “人生如梦,人生苦短”,父母一生中应完成的任务,总结起来不过区区两件,一是在社会中实现自我,获得事业的成功。二是教育好自已的后代,完成自我延续的重要部分……教育孩子,从与孩子共同生活的时间,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教育孩子如何做人,到对孩子的言传身教,每一位家长都任重而道远。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立体的。多方位的。多能力的成长,对孩子的教育也是立体。全方位式的教育,仅仅依赖学校教育,忽视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是一种缺憾。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艺术,又是一项异常复杂的过程,它不仅要求家长有个方面的知识和见识,而且要求家长懂得怎样更好地与孩子进行沟通,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在求知。交友。做人。自我修养等各方面获得良好的教育,促使孩子把潜力完全发挥出来。

  教育孩子是一项十分复杂的事情,也是一项伟大的事业。“望子成龙,盼女成风”是普天之下为人父母者最大的心愿。这种心愿从小处看,可以成就一个人的骄傲与辉煌,从大处看,可能造就一个民族的自豪,甚至成为一种文明与进步的代表。遗憾的是,就一些父母而言,望子女成才的心愿却很难实现,下面就我个人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爱孩子,尊重孩子,做孩子的知心朋友

  在生活中要尊重孩子,以平等的身份对待孩子,与孩子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组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做父母的要爱孩子,也许你会说这个道理再简单不过了,哪个做父母的会不爱自已的孩子呢?但有些父母的爱并不能被孩子接受和认可,我就常常给我调皮的儿子一个个亲切的拥抱,一个个浅浅的微笑,一次次循循善诱的开导,一件件小小的礼物,这会使孩子很自然的感受到父母给予他的爱,也增强了他对父母的信任感,所以我们家长都应该用爱心去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父母与孩子良好的沟通的前提是倾听

  父母要放下高高在上的姿态,学会平等地与孩子交流,静下心来倾听孩子要诉说的一切,哪怕此时你在忙。再累,也要专心致志地倾听,不时地询问孩子:“在学校有什么有趣的事吗?上课时你对自已的表现满意吗?今天你的笑脸又增加了吗?每当我这样问儿子的时候,他总是十分兴奋的向我汇报一切,当他说出自已对事情的看法时,我也会尊重他的意见,与他商量办,给了他足够的信心和自信,我认为这对培养孩子的品格十分重要,倾听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学问。

  三、鼓励孩子敢于迎接挑战

  当今时代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竞争意识,敢于迎接挑战的精神,学习上我常鼓励儿子说:你太棒了,真聪明这么难的知识你都能答对,妈妈好佩服你啊,他一听就很高兴,而且还调动了他的学习积极性,当他遇到困难时,我不断地给他打气,此时我也会和孩子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也达到了品德教育的目的。

  四、教育孩子正确地面对挫折

  在人的一生当在,遇到挫折在所难免,苦难是人生的一大财富,不幸和挫折可以使人沉沦,也可以铸造人的坚强意志,成就充实的人生,苦难是人生的一位良师,他能教给孩子学会用感激的心情。积极的态度对待一切问题,勇敢地参与社会竞争

  五、培养孩子的适应能力

  在实践活动中,针对发生变化的客观形势运用自已的智力等诸因素。自我改造。实现主观与客观相融,从而保证实践活动正常进行的能力,自古以来,它就是求得生存的基本能力,今天人类社会迅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的时代,需要人们更强的适应能力,谁的适应能力强,谁就能生存下去,就能更好地发展下去,就能迈下成功的彼岸。

  六、与孩子一起阅读书籍

  家长与孩子共同阅读,孩子可以从中得到快乐及满足,能感受到爱及温暖,有时更甚与对书本身的兴趣。

  七、表扬是塑造好性格的妙方

  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孩子当然也不例外,来自父母的赞美会激起孩子内在的自我价值和尊严感,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良好的行为,直至养成好性格。

  八、父母冲动的行为会让孩子性格逆反

  父母应该认识到,逆反是青春期孩子发泄情绪的一种方式,父母应该冷静处理,不要总和孩子“顶牛”多和孩子沟通,这样才能逐渐消除孩子的逆反心理。

  九、学会宽容和忍让

  宽容是一道美丽的风景,能够宽容和忍让别人缺点和错误的人,确实是一个高尚的人,这样的人,便是人世间一道道美丽的风景,宽容更是一种能力,人的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宽容伤害自已的人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我们的心如同一个容器,当爱越来越多的时候,仇恨就会被挤出去,我们只有不断地用爱来充满内心。用关怀来滋润胸襟,才能让仇恨没有容身之处,宽容不仅需要广阔的胸襟,更需要很高的智慧。

  十、遇事允许孩子申辩

  申辩也是一种权利,有的父母喜欢那种腑首帖耳“听话”的孩子,父母怎么讲,孩子就怎么做。一旦发现孩子做错了,就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打骂孩子。不允许孩子申辩,这样不但不能使孩子心服口服,还会使孩子滋长一种抵触情绪,为谎,推脱责任埋下恶根,孩子申辩本身是一次有条理地使用语言的过程,也是父母交流的过程,如果父母能意识地找一些问题来与孩子辩论,孩子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能力可以得到很好的训练。

  十一、避免把孩子的分数看得太重要

  作为父母不要整天盯着孩子的分数,做孩子分数的晴雨表。孩子得了高分就心花怒放,得了低分就心灰意冷。弄得孩子整天心情紧张,诚惶诚恐,无心学习,父母应该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品德培养上,放在创造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上,让孩子将来即使上不了大学,也能够自食其力。

  十二、没有教育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如何教育的父母

  家长总爱将教育孩子当成风筝,任其高飞,线绳终端不离手心才踏实,而孩子却愿当只小鸟,渴望飞翔,家再温暖,也总是孩子练飞的首站,而不是他飞翔的天空,不能将其终生关在小天地里,家长的双手不是用来使劲捆绑孩子手脚的,而应该是用来磨练孩子翅膀的。

  十三、善于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从兴趣出发,才能让孩子乐学,现在社会上有种怪现象,那就是小小年纪,大多数孩子要学很多门知识,很多家长不去考虑孩子学习效果如何,好象是学的内容越多,孩子就离成才就越近,完全不考虑孩子是否愿意去学,有没有兴趣,结果造成浪费金钱,浪费经历,更浪费孩子天真的快乐时光,所以我希望父母从平时的生活学习中捉孩子的兴趣点,加以引导,然后再给他们的兴趣去点温加油,让他们燃烧起来,这样才会获取更加的效果。

  一位知名教育家说得好:“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掌握在执政者手里,不如说掌握在父母手里”孩子的教育和培养是一门很复杂的学问,让我们家长与老师。与学校共同合作,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人才来。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10

  在区骨干教师培训上曾听谌启标教授的介绍,知道《爱的教育》是一本值得认真学习的好书。它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的著作。作者以一个四年级学生的名义,通过日记本的形式,讲述了一个学年十个月中所记的很小的故事,在故事中感悟到“爱的教育”,如春风化雨,润物无痕。听了谌教授的推荐,我真想一睹为快,意大利的小朋友为自己是意大利人感到由衷的自豪,而我们中国的学生有多少因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深感骄傲呢?在这纷纭的世界里,爱究竟是什么?带着这个思考,我与这个意大利小学生一起跋涉,去探寻一个未知的答案。

  《爱的教育》的主人是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小男孩,他出生在一个充满爱与信任的家庭里,他天性纯良,观察敏锐,是个乐观进取的好少年。他的健康成长与书中所描写的真诚宽厚的人际之间的爱是息息相关的。故事里里没有乏味的说教,也没有豪言壮语,更没有轰轰烈烈的英雄事迹。它所写的只是一些平凡而善良的人物:像卖炭人、小石匠、铁匠的儿子、少年鼓手、带病上课的教师……以及他们的平凡的日常生活。正是这些看似平凡、实则真实可信的记叙,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所以读《爱的教育》,吸引我的并不是其文学价值有多高,而在于那平凡而细腻的笔触中体现出来的近乎完美的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处处洋溢着爱的小说所蕴涵散发出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

  《爱的教育》诉说崇高纯真的人性之爱就是一种最为真诚的教育,而教育使爱在升华。虽然每个人的人生阅历不同,但是你会从《爱的教育》中,体会到曾经经历过的`那些类似的情感,可我们对此的态度行为可能不同。它让我感动的同时也引发了我对于爱的一些思索。爱究竟是什么?它像空气一样,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但又因为它无影无形,往往又很容易被我们忽略。但我们的生活中不能缺少它,它的意义已经融入我们的生命。而面对我们的教育,爱,应该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夏丐尊先生在翻译《爱的教育》时说过这样一段话:“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一次没有尽头的旅行,一路上边走边看,就会很轻松,每天也会有因对新东西的感悟、学习而充实起来。于是,就想继续走下去,甚至投入热情,不在乎它将持续多久。这时候,这种情怀已升华为一种爱,一种对于生活的爱。读《爱的教育》,我走入了作者的生活,目睹了他是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去爱。在感动中,我发现爱中其实也包含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少年爱国者》这个故事。故事内容是这样的,一个贫穷的意大利青年,从小就被卖到戏班子,受尽了虐待。一次,戏班子到西班牙,他趁机逃了出来.在意大利领事的帮助下,他登上了开往意大利的船只,与一群来自世界各国的达官贵人同坐在二等舱中。船上的乘客们了解了他的遭遇后十分同情他,纷纷给了他一点钱。正在他庆幸有了这些钱就可以吃一顿饱饭时,他听到了那些给他钱的乘客在侮辱他的祖国意大利,于是那个小男孩就毅然地把这些钱愤怒的扔了出来,并高吼到:“我不要说我们国家坏话的人的东西!”读到这里,我不禁为这个小男孩宁可挨饿,也要维护自己祖国尊严的行为而拍手叫好。__通篇都在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用慷慨的陈词、热情的话语表达了一位爱国者的高尚情操。读来使人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我由此想到不少这样的爱国者。南宋名将岳飞,他少年时就立志“精忠报国”,坚持自己的立场,忍辱负重,含冤而死;边防战士,为了领土的完整,不怕流血,牺牲;不为名利,在科研一线默默专研的科技工作者;踏踏实实奉献在在各行业的工作人员,没有丰功伟绩,犹如一颗颗螺丝钉,却有自己内心的梦想执着和追求……

  作为一名从事小学教育的教师,更应该用“爱”呵护每个孩子、教育每个孩子。爱的教育是具体和生动的,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要关爱每个孩子,从小事抓起,做好爱集体、关心同学、爱护公物等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11

  上午第二节,我在七班上课,正讲着,就听见门“吱”得一声被推开了,听到响声,全班同学都扭头向门口望去,没办法,我也只好结束我的讲话,走下讲台,边走边安排大家做题,课堂时间太宝贵了,可不能把时间耽误了。走到门口,原来是隔壁办公室的王老师,她看到我焦急的对我说:“刚才学校教导处通知:初一各班班主任马上到教导处开会,有课的安排好课也要去。快点去吧!”听完她的话,我点了点头,并向她表示谢意。然后扭头就回到了教室,同学们都在认真做题,但也有很多同学不时朝外看着,想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嘴里还在小声的嘀咕什么,显然课堂的正常教学受到了影响,我看看钟表,离下课不到十分钟时间,稍作思量,便决定等下课再去开会,虽然会去晚一些,但我真得不想中断我的讲课,我还要和大家一块讨论做题呢!再重要的会议,再要紧的事,也得等下课呀!我认为:学校里的事应是学生的学习最重要,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了!

  当我告诉同学们,要开一个紧急的会议,但我决定下课再去,同学们纷纷欢呼起来,刘佳明同学还大声叫好。接下来的做题,同学们更加认真,并在最后的三分钟内,由贾佳文组长上台把今天的数学题讲解了一番,她讲得非常好,我和同学们都为她鼓起掌来。

  下课后,同学们纷纷给我让开道路,我匆匆的离开教室,三步并作两步,一路小跑赶到学校教导处,值得高兴的是,虽然晚到了几分钟,但并没有影响具体工作,旁边一个班主任小声问我:“你是下课才来的吧!”我点头“嗯”了一声,心里不免有些庆幸,虽然刚才跑得我上气不接下气,但我在尽最大可能的做到两全其美,学校安排的工作固然要做,但我实在不愿意让人打断我的讲课,不愿意中途离开我的学生们。

  其实,要使一节课能够顺利、圆满的完成,教师起到关键的作用,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引导者,是导演,是主持人,是一场演出的主角。我认为:课堂45分钟,就是老师和同学们需要全身心投入的一场演出,任何同学、老师,包括家长都无权打断剧情的发展,再重要的事情,也要等演出结束之后……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12

  爱像空气,它每天都在我们的身边;爱是开起我们心灵的金钥匙;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看了《爱的教育》这本书,我仿佛经受了一次“爱”的洗礼。

  这个故事看了让我受益匪浅,让我突然想起爱是多么的神圣、高尚与奥妙。这里有对国家的爱,有对父母的爱,有对朋友的爱,还有陌生人之间的爱,处处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卡洛菲是主人公,恩里科的同学,在玩雪时不小心打到了一位老职员的眼睛。他当时非常害怕,但在同学卡洛菲的鼓励下,勇敢地去承认错误,老职员接受了他的道歉,并且还送给他一枚邮票。

  于是我想到了自己,想到了我所有认识和不认识的同龄人,爱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还能闪光吗?“寒窗”十数载,除了书上所学的知识;我们还学会了许许多多的理所当然,为自己找借口;当然我们带学习用品不是为别人带,而是为自己所用。爸爸妈妈应该为我们做好一切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因为这是他们的任务,而我们只要怀着一颗好好学习和感恩的心就好了,仅此而已。如果心中没了感恩,也就失去了美好的前提。我认为人类最需要的就是有一颗感恩的爱心。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我真希望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爱心。

  “家”其实是一个复杂的东西,有人漂泊四海为家,有人坚持乡村是家,有人认为家人是家。我们每个人对于“家”的情感和定义也不尽相同。

  春节已过,又是离家的日子了,我们离开的是家人的牵挂,奔赴工作岗位了,希望酒浅的这个小文能够让你回味家的味道,就算背负行囊再次上路,也产生一些共鸣吧。

  今年的春节过的冷清,因为我很不孝的把母亲在大年初二气的独身回去老家了。有人说,没有娘的地方就不是家,其实多年以来我就是这么觉得。

  这么多年我一直在抱怨无法和父母沟通,但是我也从来没有正面沟通过,因为我不愿意花时间在这些小事上纠缠,也不想总是吵吵嚷嚷,因为时代观念问题,注定我们都无法说服对方。

  这段关系中,最终就是只剩下了愤怒和不满,以及不能得到的和给予的尊重。沟通成了最大的问题,尤其在愤怒的情绪下,尤其对于自己最亲密的人,比如父母、妻女……

  到底什么导致了这一切,真的原生家庭吗?最近几天一直在思考,整个社会的教育就是如此。最起码90年代的教育如此,让人羞于表达。

  我们在传统的教育中,历来尊崇儒家孝悌,夫唱妇随。但也许这正是我们无法面对亲人的'原因,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充满了责任,独独缺乏了爱的教育,我们对父母不好,发脾气,会被冠以不孝顺的名号,而不是不爱父母。我一直以来就是认为我对老婆好,完全是因为爱情,对父母好,因为是亲情,是爱。而不是所谓的责任和孝悌。

  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总是羞于表达爱意的,夫妻之间,总会以老夫老妻,而羞于说出我爱你,出门的亲吻羞于表达,父子之间母女之间,更是如此,在观念中,我们的父母总是那个慈祥默默为子女付出的人,甚至媒体都在这么渲染,比如年前刷屏的那个视频《啥是佩奇》,我想表达的是我们表达爱意的形式很多,不仅仅是局限于过年、母亲节、父亲节……何必过于形式化制式化,我们的社会不该是这个样子的,父亲就在父亲节,母亲就在母亲节,母亲必须和蔼可亲,父爱必须沉默寡言,现实呢?现实不是你生活的烦恼跟妈妈说说,工作的事情向爸爸谈谈,大多情况是什么?是烦恼越说越烦,事情越谈越崩。

  生活该是什么样子?父母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圈子,不是除了盼孩子之外就没有别的事情,不是除了年夜饭就没有了亲子时光,子女呢?不是不逢年过节就不能打个电话。

  我们的教育太局限了,把我们都框在了一个圈子,无形的社会是丰富多彩的,表达爱意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不能一过年就提母慈子孝,复杂的世界坍塌成了几个简单的模式,局限了我们整个社会对家的理解,进而影响着我们爱的表达。

  我们教育中缺失了爱的教育,总是在强调孝悌,当然不是说两千年来的儒家文化不好,我只是觉得可以有更深层的人类感情来处理事情,而不是用孝悌道德层面的东西来约束。如果我们都能够自如的表达爱意,接受来自对方的爱,相信效果会更好。

  前段时间在老家,无意间看到了一个小侄子的语文读本,《爱的教育》,心头一惊,我们的教育已经开始关注这些了,昨晚我在kindle搜索了这本书,这本书居然是一个意大利人在1886年的著作,民国初期就传入中国,夏丏尊先生根据日、英译本翻译成汉语,丰子恺插图。

  这本书的译者夏丐尊言到:“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得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就流泪。这书一般被认为是有名的儿童读物,但我以为不但儿童应读,实可作为普通的读物。特别地应介绍给与儿童有直接关系的父母教师们,叫大家流些惭愧或感激之泪。”

  希望我们都能学会如何爱人如何表达爱意,让我们的家庭更美满,让我们的社会更和谐,甚至人类更进步。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13

  从上小学起,我对教师特别崇拜,教师在我心目中最美,于是憧憬自己成为一名教师。自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我梦想让我的每一个学生成人,信心百倍地为我的教育梦而努力。

  在多年教育教学经历中,我有成功,也有失败,其中有很多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

  那是一天早晨,我站在讲台上,为上课做着准备,学生都为上一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梳理背诵,看到学生都很听话,我正暗自得意时,突然发现后面的王帅〔化名〕低着头往嘴里塞着什么。我当时很生气,一面用板擦敲着讲桌,一边大声说:"王帅,上课铃都响完了,你还吃!"王帅站起来,脸通红,说:"老师,我……""上课了,还吃东西!"我打断了他的`话。心想:"班主任的课还这样,其他老师的课还不知道怎么干呢?"非常严厉地说:"好了,下了课来办公室!"下了课我才知道,原来他感冒了,忘了吃药,上课前想起来了,把药放到嘴里,没有水吃不下去,怕同学看到他的窘状,半弯着腰,低着头使劲往下咽。年轻气盛的我也没有向他抱歉,只说以后注意点。过了两天,不经意间发现,讲桌上有了一个非常臃肿的黑板擦——一个加了一块木板用铁丝捆绑的板擦,学生告诉我是王帅自己悄悄拿回家,利用星期天的时间想方法弄好的……我不停地反思自己:作为教师,面对学生的问题,处理时措辞要谨慎,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从心底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理解。

  同时,我课上注重观察学生,课下喜欢和学生交流。

  我所教学生中,李晓明〔化名〕是新生中最普通的一个。上课认真,但从不举手表现自己。教师只要提问,他的眼神就立刻躲开教师的目光。课下见了我,总是羞涩地看着我欲言又止。印象的改变缘于一堂课,那节课我想找一个学生站起来读一下朱自清的春,当我扫视着全班学生时突然发现,从来不举手的李晓明,竟然举起了手,虽然举得不高,但使我感到非常惊讶。于是我脱口而出:"李晓明,你读一下。"他红着脸站了起来,开始朗读,读完以后,我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鼓掌。我微笑着,没有像往常一样说"请坐",而是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说:"真棒!读得太好了!"

  从那以后,我发现李晓明的目光多了几分自信,少了几分害怕,课下和教师相遇也不再躲闪,上课举手的次数增多了。我知道,小小的成功会给他更多的自信,只要李晓明举手,我尽可能把展示的时机让给他,让他有时机发挥特长,体验小小的成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只要心中还燃着这把教育的火,我的生命就永远没有夜晚;只要我的明天还有一轮太阳从东方升起,我的心就为这梦中的教育事业而熊熊燃烧。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04-26

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范文04-28

有关教育目的的心得体会模板锦集八篇07-26

关于语文学科教育的目的04-14

请别让你的教育有过强的目的性04-14

演讲的目的04-14

中小学语文教育的两个基本目的04-14

哲学的可能目的04-14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和途径有哪些11-30

孩子的教育教育心得体会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