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言拿诺贝尔文学奖,了却中国人一桩心愿

时间:2022-04-14 09:56:42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莫言拿诺贝尔文学奖,了却中国人一桩心愿

导语:近代以后,中国人强烈渴望得到世界的承认,于是就滋生出奥运情结、诺贝尔情结、甚至“和小日本终究要干一战”的情结……。2008年,我们不但举办了奥运会,还拿了金牌第一,算是了却了一桩心愿,从此国人开始看淡奥运会。

而现在,就在昨天,中国作家莫言拿下了诺贝尔文学奖。

这一结果,不仅是对莫言个人和中国文学的肯定。更让中国人得到了又一次的解脱。

一、中国人为何渴望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1、获科技奖无望,只能寄希望于文学奖

近代以来的科技革命,基本是西方国家推动的,中国并无任何重大贡献。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国也很难产生诺贝尔奖级别的科技突破。所以中国人除了拿四大发明这类“咱祖上也阔过”的事例自我安慰外,在科技领域也只能无奈的“认栽”。

文学奖却不同。一来,文学这东西没有清晰地评判标准,不像科技那样一眼就能看出你行还是不行,所以理论上中国有希望;二来,咱中国没有科技底子,还没有文学底子吗?论古咱有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底子,论今咱有“生活比小说更精彩”的现实题材底子,明明中国就是一片滋养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的沃土。真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作家争气。

要说争气的作家也出现过了,2000年高行健已经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可惜人家虽然在中国生长、代表作也是在中国完成的,但获奖的时候是法国人。所以远远解不了中国人的渴。

2、中国上世纪80年代掀起文学热,如今成强弩之末,但余热犹存

据说,上世纪80年代的求爱方式是在半路拦住一个姑娘,问:“你喜欢文学吗?”恋人之间第一次见面的接头暗号是每人手上各拿着一本文学名著。其实直到上世纪90年代,这股热也没退去,只是趋势走弱。既然文学一度是咱的至爱,那么哪有不希望中国文学能登上世界文学之巅的?

即便到了新世纪,当年的文学热盛况早已不在,但是很多人心中留下的那股情结又岂能不在某些时候隐隐萌动。

二、这种渴望也催生了一些怪状

1、怪状一:热衷传播“中国作家与诺奖失之交臂”的段子

“1968年本已决定把诺贝尔文学奖颁发给老舍”、“沈从文如果不去世肯定会得诺贝尔文学奖”、“鲁迅拒绝诺贝尔文学奖”、“李敖接到诺贝尔文学奖提名通知”……

这些或经不起推敲、或难以被证实的段子,成为中国人热衷传播和议论的谈资。这种爱好暗含着一种自我安慰:我们其实完全有达到诺奖水准的作家,甚至还拒绝过它呢;或者,虽然现在的作家不行,但是老一辈文豪搞定诺奖还是没问题的。

2、怪状二:怒其不争,由爱生恨,对中国当代作家作品极端贬损

2006年,一则“德国著名汉学家顾彬称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的新闻被广为传播。这则新闻的准确性且不去管它,单看新闻出来后,各媒体的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中国人赞同这一说法。某门户网站的调查显示,七成人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而其它媒体的调查结果也类似。凤凰网的调查中,80.7%的人认为“中国当代文学是垃圾”这种说法的出现源于“当代文学的质量问题”。在腾讯网的调查中,87.7%的人认为“中国当代文学已经整体衰落”;89.9%的人表示对当代作家的创作“不满意”。

这种情绪的产生逻辑是:认为中国的确是文学题材的沃土--然而体制原因束缚了作家的创作--作家在束缚下甘愿做侏儒--因此当代作家和作品都是垃圾。

往年每当诺贝文学奖结果揭晓后,新闻跟帖中也充斥着对中国当代作家的冷嘲热讽。

三、一直“得不到”也被双向政治解读

1、一派把“得不到”归因为文学奖就是西方的政治工具

2000年的诺贝尔文学奖颁发后,人民网刊文《诺贝尔文学奖,没什么了不起》,文中写道:“并非只是融化在情感和下意识中的政治倾向支配了他们的评奖,事实上,为了引导人们注意到某些政治现象,为了把西方的价值观和艺术观强加给中国人民,瑞典文学院的评委们,已经将诺贝尔文学奖当成呼应西方政治谋略的一种政治手段”。

很多人以文学奖获得者西方人居多来证明这个奖本就“偏向西方,歧视东方”,而带有“异见色彩”的高行健得奖,则说明当评委终于把奖颁给一个东方人时,目的也是要为西方政治服务。所以即便中国国内那些非“异见人士”的作家比高行健优秀得多,也不可能得到戴着有色眼镜的评委们垂青。

2、 一派把“得不到”作为体制失败的例证

而另外一派人则认为,现行体制下中国产生不了伟大作家和伟大作品,体制不改,中国人永远别指望拿到诺奖。所以当莫言成为夺奖大热门的消息传来时,他们一方面认为村上春树要比莫言好得多,一方面认为亲体制的莫言不配得奖。总之他们不希望莫言得奖,以便让自己的固有观点依旧坚挺,甚至传出某书店将莫言的书下架以示抗议的消息。

四、如今得到了,我们也该以平常心看待这个奖了

1、这个奖本身的意义,就是证明某位作家是世界一流的

每年9月份,瑞典文学院会邀请世界各国的相关团体和个人提名他们心目中的诺奖人选。在获得提名名单后,瑞典文学院评委们阅读分析资料,并听取世界范围内文学界的看法,必要时还会请作者本人陈述。在经过这些过程后,会有最终的5人进入决选。从此开始,瑞典文学院的18位评委将利用夏天阅读这5个人的作品和资料,并最终投票选出1个人。

整个评选过程其实是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界和富有经验的瑞典评委们共同参与的,这样的过程能否评出“世界最好”的作家存疑,但评出一个“世界一流”的作家还是问题不大的。

因此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证明莫言是世界一流的作家--这就是这个奖本身的意义。

结语:祝贺莫言,祝贺中国文学,也祝贺我们媒体不用再唱“中国人为什么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老调了。

【莫言拿诺贝尔文学奖,了却中国人一桩心愿】相关文章:

鲁迅与诺贝尔文学奖04-14

莫言《卖白菜》原文及赏析04-14

君特格拉斯与世纪末诺贝尔文学奖04-02

海明威在诺贝尔文学奖金授奖仪式上的书面发言04-14

君特格拉斯与世纪末诺贝尔文学奖(5)04-14

莫言《丑兵》 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04-14

莫言《卖白菜》情境教学设计(创新型教案)04-14

体裁环境童心--解读莫言《卖白菜》的几个问题04-14

04-14

《小诺贝尔》教学反思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