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感悟

时间:2022-11-26 16:31:21 教育资讯 我要投稿

教育孩子的感悟15篇

  在我们平凡的日常里,我们常常会对某些事或人产生不一样的想法,这时候,就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让自己铭记于心。那么,要怎么写感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教育孩子的感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孩子的感悟15篇

教育孩子的感悟1

  众所周知,教育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要知道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的功底,它需要父母全程都参与,而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接下来我们一块来探索为什么说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的功底呢。

  一位妈妈向我慨叹:当妈的都像我这么累也够烦的……我追问了她一个问题:你说怎样不累呢?

  而大多数的家长呢,对孩子、对教育,缺乏一个持久而深入的理解。猛然意识到,赶紧管一下,看到孩子不如意的地方,就开始忧虑孩子十年后的高考,十五年后的婚姻,以及二十年后的事业……

  而这个忧虑本身,就会毁掉孩子的未来。家长之所以忧虑,是因为一直在间歇性地关注孩子,孩子有问题,就关注多一些,没有明显的问题,便关注得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一个宏观的掌控,对于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做得够不够,自己心里也没底。因此,对孩子未来的发展走向,就缺少了一份确信。不确信,就会慌张。

  那么,为什么许多妈妈没有确信与笃定呢?

  许多妈妈,结束了读书生涯,有了工作,有了家庭,有了孩子,达到了一种表面上的“圆满”,便放弃了自我探索。生活遵循“最安逸原则”,看上去悠然自在,轻松洒脱,生活稳定,令人羡慕。

  其实,很多人生议题并没有完成,而是搁置在那里。打个比方,这很像“成长的断崖”。很多妈妈自认为选择了一条安逸的路,结果却被动地陷入烦恼的泥沼。到头来,付出的不是更少,而是更多。

  我有很多年长我十岁左右的朋友,我们常常在一起聊天,也会说到她们同龄人的状态。发现这个年龄的人,特别容易往两个方向走,要么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有魅力;要么视野越来越窄,与外在世界非常疏离。一位犀利的女作家甚至用“四十岁死,八十岁埋”来描述这种状态,读来让人倍感凄凉。

  当然,选择最安逸的生活状态,也不是错误。不过,人生的议题并不会因为我们的回避而远离。派克在他的《少有人走的路》中写道:“我们对现实的观念就像是一张地图,凭借这张地图,我们同人生的地形、地貌不断妥协和谈判。地图准确无误,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位置,知道要到什么地方,怎样到达那里;地图漏洞百出,我们就会迷失方向。 有的人过了青春期,就放弃了绘制地图。大多数人过了中年,就自认为地图完美无缺,世界观没有任何瑕疵。甚至自以为神圣不可侵犯,对于新的信息和资讯,他们也没有多少兴趣,似已疲惫不堪。只有极少数幸运者能继续努力,他们不停地探索、扩大和更新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直到生命终结。”

  我们的人生地图,至少要通过三组关系来定位,分别是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世界的关系。如果我们不想再绘制“人生地图”,那么,也有很多逃避的办法。最简单的办法,就是退缩,并保持现状。

  许多人不接纳自己,常常会自我否定和自我攻击,却放弃了内在探索,而选择忍耐和逃避。面对人际关系中存在的障碍,不是去化解,而是把人际关系简化,有的索性只剩下亲人关系。在家人面前,就算任性为之,也会获得包容。对世界的看法,则保持不变,不再对世界产生好奇。

  许多妈妈埋头于柴米油盐的生活,最大限度回避了这三组关系。派克的另一句话,说得言简意赅:规避问题和逃避痛苦的趋向,是人类心理疾病的根源。

  如果说,大部分情况,我们都可以逃避的话,那么,孩子的到来,则让妈妈们无处可逃。亲人和朋友会包容我们,但孩子只是凭天性和直觉生活,亲子关系不是完全对等的人际关系。我们的情绪和成熟程度,我们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我们处理亲密关系的能力,被这个小生命映照得一览无余。

  从某种意义上说,孩子是父母的老师,他来到这个世界上,督促父母把从前忽略的课程补上,不断完善自己的人生地图。如果我们处理不了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怎能处理好与孩子的关系?如果我们对这个世界不再好奇,怎么能留住孩子的好奇心?

  有位妈妈感慨:我现在才理解“孩子是天使”这句话,如果不是养育他遇到困难,我不会去探索,不会深刻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和思维模式。现在,我的生命在走向开阔,这是孩子带来的改变。

  如果我们抗拒成长,就会把成长的任务转嫁到孩子身上。如果我们不能接纳自己,对自己不满意,就格外需要一个令人满意的孩子。如果我们不能处理好亲子关系,心中就会有一个“理想小孩”的形象,希望孩子主动符合我们的期待。

  于是,几乎和孩子绑定在一起,共进退,同悲喜。孩子被老师夸奖了,这一天就非常愉悦;孩子考试考砸了,心情顿时灰暗下来。如此一来,孩子就会变成人生最大的“创可贴”。一个孩子,很难担负两个人的成长任务,这样的状态,注定会出问题。

  选择与孩子一起成长,意味着我们要重新审视三组最基本的关系,要面对人生的问题,寻求答案,完善自我。我们并非过了18岁,便是真正意义上的成人,在某些时刻,我们只是大号的孩子。我们成长中积累了很多暗伤,许多成长任务并没有完成,与孩子相处,这些问题再次浮出水面,这也是很好的线索。当我们感到困顿、力不从心的时刻,不妨停下来,看看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我们。

  当我们不再逃避,勇敢面对问题,也意味着离开心理舒适区,进入不确定的.状态。世间最美的花朵,都开在最艰辛的枝头,成长就是一个破茧成蝶的过程。成长意味冒险,也伴随着苦痛,这也是我们回避成长的最主要的原因。

  这个过程,会有煎熬,也会迷茫和焦虑,但只要我们坚持思考,终究会找到解决的途径。面对困惑的时候,阅读会打开一扇窗,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庆幸的是,现在通俗心理学著作的质量越来越高。我们会发现,每个问题解决之后,我们的人生都变得更通透,更顺畅,不会再被同一块石头绊倒。而每个困境背后,都隐藏着人生的礼物。

  我始终觉得,教育的方法和技巧,只是孩子成才的冰山一角。有时候,孩子的教育,拼的是功底,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也就是说,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妈妈承担的教育责任更重一点。所以,我总是劝妈妈,人到中年,路要越走越宽才好。低到尘埃里,洗手做羹汤,本来是很幸福的事情。但是,仅仅懂得柴米油盐,会离孩子的精神世界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的王道,是执着地栽培自己。最理想的状态——孩子懂的,我们懂;孩子不懂的,我们也懂,至少,我们要与孩子有交集。这个漫长的求索过程,既是为自己,也是为孩子。孩子的起点,是父母的肩膀。如此说来,孩子永远不会有相同的起跑线。

  所以,我敬重那些勤奋好学、不放弃自我成长的父母。

  因此,孩子的教育拼的是父母的处世态度和人生感悟的功底,父母的整个人生,都会参与到教育中来。

教育孩子的感悟2

  开学就上三年级了,两年以来,在老师的辛勤培育下,德智体美劳取得了全面发展,较好地适用了学校生活;做为家长,我把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写出来与大家探讨,让我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共同提高,让孩子愉快地学习、健康的成长。

  首先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家长要告诉孩子,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养成良好的生活及学习习惯:做作业前先复习讲课的内容,按时独立思考完成作业,做完作业后再玩;做作业时仔细阅读题目,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并养成预习的习惯;给孩子制订一个作息时间表,每天要及时作息,平时在家里给他们布置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当天的事当天完成,如整理书包、完成家庭作业、实践活动等事情,父母最好不要越俎代庖,一竿子插到底。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成员的言行举止及习惯对子女影响非常大,做家长的.要身心垂范,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说话要得体,办事要认真,给子女树立一个好的形象,告诉他们一些做人的道理,以身作则,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一个动作,都将对孩子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教会孩子知道与他人分享及关爱他人都很重要,这些都需要在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去培养的。古人云:“为善最乐,读书最佳”,可以让孩子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家长可与孩子一起读书,在读书的过程中,培养孩子对生活的关注与热爱,开阔孩子的视野,同时体会读书带来的乐趣与愉悦。

  其次要关注孩子的情绪,用爱教育,讲究方法;教育孩子也要得法,有时候孩子玩的静不下心来,家长不妨索性一起参加,让其多运动一会,然后再给其布置学习任务,这样效果或许会更好。做为老师和家长要善于观察孩子的情绪,耐心倾听孩子的声音,多鼓励,少批评,多寻找孩子的闪光点和兴趣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尊重孩子自身的愿望和需求,了解孩子的能力并加以开发和正确引导,才能让孩子真正激发和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改“要我学”为“我要学”,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让孩子知道学习是有方法的、艰苦的,也是有乐趣的。不同的教育方法,其结果往往大相径庭。

  最后,孩子的教育不只是老师的事情,也是家长的事情,记得孩子在刚入学时,其班主任老师就以其亲身体会告诉家长们,

教育孩子的感悟3

  今天,学校根据学生的情况及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了校本课程分组。

  本学期的校本课程共分为以下小组:烘焙、运动康复、言语训练、自闭症康复、音乐治疗、美术治疗、感觉统合训练、书法治疗、大游戏。预备铃响过之后,全校所有孩子便在一楼大厅集合完毕了。同时,各学习小组的老师也站在队伍的最右边,当孩子被点到名字后,离开自己所在的班级去找所分小组的老师。

  首先分的是感统训练组的孩子。感觉统合训练主要是针对低年级感觉统合不太协调的孩子而进行的'训练。因为班上的孩子都已经十一二岁了,所以,感统组并没有我们班的孩子。

  接着分配的是烘焙组的孩子。上个学期,班上有3个孩子参与了烘焙课,在课堂上,他们跟着老师学习做各种各样的蛋糕和饼干,并能享受到自己动手的乐趣,所以,很多孩子都很期待能够被分到烘焙组,我们班的孩子也不例外。当点到烘焙组的名单时,孩子们各个侧耳倾听,生怕错过了自己的名字。当时主任念到骁睿、鸣轩、菲菲这三个名字时,他们三个手舞足蹈,蹦蹦跳跳的便去找到了烘焙组负责人朱老师。

  接着分配的是美术班的孩子。去年在美术班学习的雅欣和钰靖依然被分到了美术组,被点到名字后,她们也很开心,拉扯着走到了周老师的面前。

  孩子们陆陆续续的被分配到了相应的小组内,原本整齐排列着的8个人只剩下皓、奕欣和王子。而此时,皓明显的焦躁起来:“老师,我是哪一个组?”我答:“耐心等一等,会叫到你的!”果然,皓、奕欣被点到名字后走到了音乐组负责人李老师的面前。

  而此时,还没有宣读书法组和大游戏组的学生名单。孩子们都走了,只剩下王子一个人还呆在原地。看到皓和奕欣也被老师领走了,王子一脸急躁,忽地一下扑到了我身上哭了起来。“找爸爸,我要找爸爸!”我连忙安慰:“小组还没分完呢,你在另一个小组呢!仔细听听看!”他没有反应,只顾抱着我哭。“你听,正在念书法班的名字呢,快听听有没有你!”他放开我,蹲在了地上,双手托着脸颊,听的格外认真。“……王子……”当听到这三个字时,他迅速地站了起来,看着我乐呵呵地笑了起来。看到他的模样,我笑道:“这下放心了吧,最喜欢写字的你被分到书法组啦!”

  随着年龄的增长,班上的很多孩子已经明显的有了羞耻心和自尊心。当所有的同学都被分好了小组而唯独他没有被叫到名字时,他或许会有一种很想参与却被拒之门外的羞耻感,此时,他的自尊心受挫,却又不知道如何才能够摆脱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所以便会表现出一些焦躁进而寻求依赖。

  作为老师,一定要仔细观察孩子,深入触及孩子最敏感的心灵,善待和保护孩子的羞耻心。有了羞耻心,孩子才会要求上进,所以要善于运用他们的羞耻心去激发他们的情绪,更重要的是一定要尊重孩子,尊重来自他们内心的声音。

教育孩子的感悟4

  各位老师、各位家长晚上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各位一起分享、共同探讨关于孩子的成长教育问题,在坐的各位家长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希望孩子明天会更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相信在每个父母心中都扎下深根。我们不惜重拾书本,借鉴前人的经验。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孩子找到捷径让其轻松学习成长,作为家有万千适龄步入小学殿堂的家长,我也同样为教育苦恼过、挣扎过,一直与孩子共同进步、一起成长。在不断的摸索、探求,经常是搜肠刮肚、各种奇招上陈,效仿成功教育案例,但我最终发现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育。面对孩子,我们减少谩骂,多用欣赏的眼光鼓励孩子。下面就我平时的一些教育经历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同探讨:

  首先,我们说语文。语文是最难以掌握又是最灵活的一门语言学科,没有固定的格式可以套用。寻找捷径的唯一办法就是让孩子利用空余时间大量阅读课外书籍,书籍就象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本好书是人类永恒的精神粮食,孩子们通过书本可以体会、洞察天地的远见卓识,崇高理想、感悟独特的哲思顿悟。

  接下来是数学,数学的学习,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激发孩子的思考能力和兴趣,我们以量少、拓展思维训练为主,只求方法不求数量,掌握一道题目的解题方法,远比作海量的题目更有成效,让孩子学会如何分析问题、如何将问题一步步瓦解,一题多解、融会贯通、切实可行到实际的操作步骤。为孩子找到最简单、可行的解题技巧。激发思考能力。当然,我认为激发兴趣的最好方法是先让孩子做一些比其所学的低一层次的课题,也就是说自己在家习题的时候,穿插一些简单的、他最拿手的`题目来提高积极性,与成就感。他会越做越自信、越做越想做。

  再有就是英语,说到英文的学习,大家脑中可能盘旋的就是哑巴英语。为此,为了改善孩子避免像我们一样受哑巴英语之苦恼,我们采取每天40分钟的英文电影听讲训练,精听精读。听力和语法在不断的重复中记牢,理解透彻。那么学习课本上的内容也轻松许多。

  对于平时的家庭作业,我相信大多数家长都头痛过、抱怨过。“这么简单,一提醒就知道错在哪里的,为什么总是错”。其实粗心表现出是对知识点的掌握不够牢固,另一个就是太过自信,不认真对待作业的态度。所以习惯非常重要,常常让孩子检查作业,他总是漫不经心,错的题还是没检查出来。为此,我总不能一直替他检查作业,让他产生依赖的心理,以为总归会有人替他检查,错了也没关系的后果。于是,对他作业中错的、生疏的。一律记到小本子上,过后跟他共同探讨好的方法,解决难题。让他养成将不会的知识一定要弄懂、吃透。不能见着难题就绕道而行,时不时的再找些同类型的题目反复做,做到查漏补缺。来加深理解。

  以上就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孩子的教育是一门持久的战术,每天浇水,静待花开。

教育孩子的感悟5

  感悟一:幽默—有效的家教手段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家庭教育也同样如此。幽默感应在父母的语言修养中列居特殊的地位。

  幽默是一种行之有效的、不可忽视的家教手段。幽默感可以感染孩子。在一个充满幽默欢笑的家庭里,孩子就会变得活泼、热情、开明。目前,西方国家的教育机构相当重视对孩子幽默感的培养。作为启蒙教育的父母,与子女开些善意的玩笑,鼓励孩子说些健康的俏皮话,用幽默的方法教育孩子,是十分有益的。儿童心理学家认为,这绝非逗乐,而是在培养孩子健康欢乐的个性。父母多一份幽默,子女就更多一份笑声,多一分欢乐,多一分力量,幽默不仅能消除父母与子女之间人为的紧张情绪,而且可让子女在笑声中健康身心,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感悟二:轻松教养,动口不动手

  如果说,现在要你用几句话来描述你的燕子,你想到的是什么?是孩子的贴心、可爱,还是顽皮、不听话?相信每位爸妈对于孩子的成长,必然都有一番甘苦参半的深刻体会。

  现代父母在教养方式上,已渐从权威式命令,转而注意到沟通的重要。然而,或许是成长背帚的影响,许多爸妈仍不擅于常常赞美孩子,或许是很少注意到孩子的小优点,也可能是知道却觉得没必要说出来。但是另一方面,爸妈却又相信爱主深责之切,故常用责骂的方式来让孩子听话。其实,无论是赞美还是责备,都会有其效果,只是怎么用、何时用最恰当的问题,而这个分寸如何拿捏,对爸妈的确是个很大的考验。

  感悟三:你也可以是赞美高手

  东方父母大多比较含蓄,即使孩子有好的表现,也只是轻描谈写带过,顶多说甸“好乖”而已。孩子年纪小,对许多行为的好坏、可行不可行还无法自行判断,必须靠外在力量来作为衡量标准,爸妈的反应就是他们最主要的依据。

  孩子十分在意自己在爸妈心目中的地位,如果爸妈能够常常给孩子一些赞美,不但能够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同时也会让孩子乐意保持那样的行为。只要爸妈时时提醒自己多看孩子的优点,相信一定会觉得孩子愈看愈可爱。而在看到优点时,别吝于表达出来,大优点大称赞,小优点小称赞,试几次以后,就会愈说愈自然了。常常赞美孩子,真的不是那么困难的。

  提醒爸妈。赞美时别只是说“好棒”、“好乖”,要加上具体事例,才能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真心。而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感悟四:让责备有效却无害

  孩子毕竟是孩子,无论我们怎么说,他还是有孩子气的时候。如果你因为孩子生了气,发了火,那很自然,但气可不要出在孩子身上哟。往往,在气头上说的话,情绪的发泄会占了大部分;而往往这些话也会是充满不满与杀伤力的。或许是“你每次都这样,说都不听……”的翻旧账式;也或许是“你是苯还是怎么样,听不懂呀!”的人身攻击式;甚至更除了语言暴力外,再加上肢体的暴力,企图将所有的气愤都发泄在孩子身上……可是,最后呢?自己的气,消些了;孩子的`伤,却重了……;一阵吵闹下来,受伤的,是身体上的,也是心里上的。

  当你被惹火时怎么办呢?生气时,真的只有打、骂才能解决吗?为什么不能好好说呢是生气吧f但打过了、骂过了,气就会消了吗?

  下坎,动口动手之前,先试试看其他的办法吧!让我们一起来想想可以怎么做,对孩子,对自己,才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1.深呼吸,然后从1数到20,不要急着说话。

  2.冷静下来,确定自己可以保持理性的态度说话了,冉开始说。

  3.先看孩子有什么样的反应,如果他已经有心虚的样子,就再重复一次我们的要求。

  4、如果孩子依然故我,就可以跟他说:我现在很生气了,请你听话好吗?并且向孩子说明为何希望他照着做的原因。

  5-若孩子还是不依,就请先暂停他正在进行的动作;并严肃地告诉他:“裁想我需要你好好听我说话”:或是“你有什么事想抗议的,可以说出来让我知道。”

  6.我们可以先说我们的,或是先听听孩子的;原则是:静静地听,而且是“真的听”,不要被先人为主的观念绑住了。

  7,与孩子达成协议,原则上,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要求,但也要与我们的期望做平衡;且让孩子知道事情的规则,这样才不会像是一味地纵容孩子。

  每个家庭、每位父母、每位孩子的状况都很不一样。因此,必须多想想几种方式去处理面对的问题。用心,丰目信大部分的爸妈真的用心;但更深一层的是希望爸妈的用心,孩子可以欢喜、放心地感受到。

  感悟五:学会向孩子道歉

  儿童心理学家指出:在一个家庭里,父母威信的树立,并非由于他们的一贯正确,而是由于他们实事求是,严于律己,进而取信于孩子。一个人做错了事,伤害了别人,必须向人家道歉。父母在孩子面前承认错误,或寻找适当机会与孩子谈论自已的过错,是让孩子学会如何做人。只有孩子感到父母真正是言行端正,才能产生由衷的敬意,父母的威信也才会真正树立起来。

  同时,道歉还是要注意在心平气和时,道歉的主旨要明确,态度要诚恳,所说的道理要中肯。如此,必会有深刻的教育效果。

  感悟六:让父亲参与家教

  越来越多的父亲参与家教,是现代家庭日益小型化的需要。五十年代,那种人头济济的“传统大家庭”目前只占美国家庭的4%。-项名为盖洛普的民意测验表明,在过去10年里,父母参与家教的时间,已从1984年的每星期5小时增加到今天的32小时,并且增加的势头仍有增无减。

  专家指出,在充满女性化的,哇啦哇啦作响的家教中,能够注人更多一点父亲教育的润滑油,该是件值得庆幸的事情。

  当然,专家也指出,父亲在跟孩子打交道时,也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父亲应克服任何简单、粗暴的行为,应时常表现出耐心、细致的态度。

  2.父亲在跟孩子游戏时,不必太投入,如打电子游戏机,否则家庭会成为无人监管的“极乐世界”。

  3.父亲不应在孩子面前吸烟、喝酒或主动尝试各类广告商推荐的产品。

  4,父亲在孩子面前要严格检点自己的宫行。

  5.父亲在孩子做作业时,应尽量不翻阅报刊杂志、看电视、打电话以及动用音响设备。

  6,最后,在妻子面前,父亲对孩子要多表扬少批评,在和孩子发生摩擦产生纠纷的时候,应尽量在妻于回家前自行解决。

  感悟七:对低龄儿童的性别教育

  新加坡对低龄儿童的性别教育,不只是在课堂上,而是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新加坡的妈妈们会精心地为孩子挑选男用品、女用品,有时因为颜色花样的缘故她们还会向营业员询问,这是男装还是女装?那些抱在手上的男婴,尽管还裹着尿布,却穿着正式的男装三角裤。他们的母亲说,应该让他们知道自己是“boy”。当孩子学说话时,妈妈们就会把性别告诉孩子。常见新加坡的年轻妈妈告诉怀抱的婴儿:“你是男孩不是女孩”,“你是女孩不是男孩”,而且经常重复。在孩子学说话时,又教他们学说“IarnHboy”或“lamagiri”c如果你故意对一个小男孩说:“Youareagirl。”尽管他还不满两岁,他还是会很生气地大喊:“No!Izunaboy!”(不!我是男孩!)在新加坡的幼儿园,幼儿的厕所也是分男女的,幼儿们分门进出。里面的设施完全按正规男女厕所所设,只是比例缩小而已。幼儿人园第一天,认识厕所便是第一课。男女厕所的门上,分别贴着男女标志。这个标志与公共场所的比较接近。男孩要有男子气,教女孩要细心,是一般新加坡家长心中约定俗成的育儿观。一次,一位母亲送两岁多的儿子上幼儿园,那孩子哭着粘着妈妈不肯走,这位妈妈用坚定的语气对孩子说:“不能哭,你是男子汉,男子汉是不能哭的。¨果然,那男孩强忍着泪。还有一次,一位女士与两三个男孩等电梯,电梯门一开,那位女士让孩子们先进,他们却不进,其中一个示意说,“Ladiesfirst”。

  感悟八:教育孩子要采用正面思考的方式

  美国的小学,常常教育家长怎样对孩子说话。

  比如,学校告诉家长:孩子的美术作品不够好,你不能说“你画坏了”,而要说:“你想想,是不是还能改进些?”而当孩子的功课做错了时,你最好别说:“你错了”,要很委婉地讲:“你检查一下,有没有照老师指导的方法去做?”

  永远不能伤害孩子的自尊。学校的老师说:“如果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你都能用正面思考的方法对待孩子,他将来也会以正面思考的方式对待别人。相反地,如果他从小接触的就是恶意的、否定的言词,他将来也会以‘负面思考’看这个世界。”

  孩子放学很晚才回家,正面思考的家长就会问:“这么晚回来,是不是老师布置的作业太多了?”负面思考的家长则会挖苦说:“外面那么好,你还回来干啥!”

  我们有些家长总喜欢采取负面思考的方式冷嘲热讽,声色俱厉,无形中处处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害。

  感悟九:几种不正确的“威信”

  许多父母都知道自己在孩子面前的威信是教育好孩子至关重要的一点,可是对于如何树立自己的威信,以及树立怎样的威信则不一定清楚了。很多父母对“威信”一词存在不正确的理解,以至于对孩子的教育造成了不良的影响。反面教材可以成为有心人的一面镜子,下面我们列出父母不正确的?种“威信”,也许对你会有所帮助。

  1.高压的威信。父母经常发脾气,施暴力,吓倒孩子。

  2.疏远的威信。父母不接近子女,不与子女交流思想,不让子女了解父母的兴趣、爱好。

  3.宠爱的威信。父母对子女姑息迁就,有求必应。

  4、摆架子的威信。父母好为人师,自以为是,自高自大。

  5.说教的威信。父母总是滔滔不绝说个不停,摆出一副说教者的姿态。

  6.诱惑的威信。父母总是用各种奖赏来抬高自己的地位,用小恩小惠收买孩子的心。

  7.炫耀的威信。父母总喜欢在孩子面前津津乐道荣耀家史和自己以往的成就,不向孩子提出奋斗目标。

  感悟十:教子十不要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基诺特,把父母不宜对孩子讲的语言归为10大类:

  1.不要恶语,如“你这个大笨蛋!”

  2.不要责备,如“你总是做错事,真是太糟糕了!”

  3.不要侮辱,如“你真是个没用的废物!”

  4.不要压抑,如“闭嘴,不许再说话!”

  5.不要强迫,如“我说不行,就是不行!”

  6.不要威胁,如“我再也不想带你了,你给我滚开吧!”

  7.不要哀求,如¨我的小祖宗,我求求你,好不好?”

  8.不要抱怨。如“你这不争气的孩子,真叫人伤心透了!”

  9.不要许愿,如“假如你考了100分,我就…。”

  10.不要讽刺,如“你可真了不起,还能干出这种事儿!”

教育孩子的感悟6

  教育提倡赏识的同时也讲究批评艺术。教师的鼓励犹如孩子心头灿烂的阳光,而批评则是在学生心灵上空飘过的灰色的云。如何让他们拨云见日豁然开朗,达到教育目的,考验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觉得艺术地批评该这样:

  批评时,给他时间,静观其变。以前班级里有个李同学,平时经常出现小偷小摸行为,学生之中影响也不好。又一次一位学生的尺子丢了,班会课上我首先叫大家安静,说某个同学尺子之事,全班同学的目光齐刷刷地投向李同学,李同学的脸一下子红到脖子,我知道大家再一次将怀疑焦点对准了他,每个人心里都有数。

  我观察了半天,看见李同学羞红的模样和一直搓着衣角的手。我知道,全班同学的目光像利剑般穿刺他的自尊。如何维护孩子的自尊叫他犯错误自省?我灵机一动,笑着对大家说:“请大家找找看,是不是尺子掉到哪里去了?”我给了大家一个中午的时间去找,决定下午再去询问。

  果然,我的等待有了结果,下午上课时,李同学满脸兴奋地拿着一把尺子跑过来:“老师,老师,我找到了,在柜子角落里,不知道是不是他的尺子?”他边说边看着那个丢尺子的同学。我接过尺子没有再询问而是埋怨的口气说了这样的话:“你啊,叫我们同学找得好苦啊!现在李同学终于把你找到了,让我们一起感谢李同学!”一阵热烈的掌声,不用说,李同学的脸还是红红的,依然搓着手,只是自信的目光闪烁着,大家利剑一般的监督变得和善友好,还用说什么呢?事实证明,一段时间的沉默等待,良心的叩问已经让这个幼小的孩子心神煎熬了许久,烂漫的诚实之光终于照亮他的心房,够了达到目的了!

  批评,不是教育者泄私愤的方式而是以治病救人为目的。教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面临情绪管理,教育者该是一个很坚强的自控者。记得我上初中的时候,教我音乐的老师是个高高帅帅的男子,他一次上课,细心的我发现他眼角红丝爬满眼皮肿大,我猜他正在遭遇什么。

  老师平静地叫我们打开音乐书本教《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管桦的作品。我们在舒缓的旋律中跟老师哼唱,高大的教者边讲解边教唱,教室里弥漫着温柔的亲情。忽然,老师哽咽了,唱不下去了。后面对音乐不感兴趣的同学趁机哄,有的建议老师给他们自由出去玩乐,教室里的温情一下子被喧嚣取代。

  那时我们毕竟是孩子,孩子的想法又往往是随意的,眼看课堂将出现混乱。只听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同学们,我也曾经是孩子,有美好的.童年。我觉得运动是会带给我们快乐,你们认同吗?”一番话说到了那些顽劣孩子的心底的渴望。大家满怀期待地等着被放逐。

  然而,歌声前奏从喇叭里放出来,那个声音又响起:“同学们,我们都有可敬的母亲,我们都曾经是母亲眼底最灿烂的风景和渴望。就在昨天,我的母亲狠心地扔下我,永远地走了,因为病魔!”讲述还在继续,屋子里变得出奇宁静,我明白了我所看见的老师的遭遇。

  起哄的,叫嚷的,全部静静地想一个问题:我今天做了什么?我的心在哪里?是的眼前的老师依然泪流满面,回忆教人神伤!一个失去母亲的大孩子教我们这些小孩子唱一首关于母亲的歌,能不动容吗?

  批评也要动之以情啊!批评尽量换位思考。换位艺术可以带来心灵的契合,带来情感的共鸣。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这一点的。我带的班级男孩子有四十几个,女孩子有二十几人,班级里的这些小家伙整天为了一点小摩擦唠叨到我这里来,我对耳边的这些声音除了给予一些建议,有的呼声大的还得打电话了解情况。

  有个姓周的孩子没有一个女生愿意跟他做朋友,他在班级里几乎每个男生也不愿意搭理他,孤家寡人的他有一次找我,告诉我他的孤独感和不解:“老师,为什么他们不跟我玩啊?”我笑笑,看见孩子窘迫地后退几步,脸红了。我指指他说出他许多优点,比如大气,比如力大无穷,比如热心肠等等。他惊呆了,不好意思,摆手拒绝说自己没有优点。我拍他的头告诉他,成长的孩子该善于发现别人长处,多赞扬学习别人,别老盯着人家不足啊!他若有所悟点头。

  批评真的是门艺术,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这话不假。我觉得批评也是一种沟通,需要理解,关注和共情。良师诤友催人进步,艺术地批评可以吹散孩子心头的灰云,引导他们感悟光明的人格,个性的自尊,助孩子顿悟成长。

  从教十余载,每天都面对一群变化的孩子,以发展的眼光审视他们,以饱满的激情感召他们,适当惩罚,相机批评,求真务实,我相信:时间悄无声息,他们终将越来越好!

教育孩子的感悟7

  在周计划中,我们的要求是让孩子安静进入午睡室,能较快地脱衣服并折叠好,安静午睡。可是到了午睡室孩子们就像小鸟一样唧唧喳喳说个不停,不管我喋喋不休地提醒他们“小嘴闭起来”、“比比哪个宝宝先安静”,有时还命令式要求快速安静。可孩子们露出来的表情是很不开心,无奈的小脸假装闭上眼,有几个调皮孩子一会儿,又睁开眼,小手喜欢晃来晃去,需要老师站在他小床旁边用眼神督促好几次,才能安静地睡着。

  对这样的午睡场景我们在小班、中班时进行过很多的小红花、五角星等奖励,可是,我们是大班的孩子了,用这种办法也不见好转。我要把自己多次提醒地话语,孩子不喜欢听改成讲故事,孩子就喜欢听了,今天开始午睡时,你们什么时候安静,我什么时候开始讲故事,孩子高兴地叫了起来,马上有能干孩子说,我们别吵了,让老师讲故事呀,快点没有声音,沸腾的午睡室一下子变得鸦雀无声。“有一天,小兔想……”每一个孩子就像睡在摇篮里,静静的享受着老师用轻轻地语句讲述。孩子天生就喜欢听故事,这样即培养孩子的无意注意,锻炼他们的听力,培养记忆力,想象力,极快地丰富孩子知识,同时提升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比起“磨破嘴皮”的说教来真得是轻松许多,有效许多。

  在午睡时能够听到故事,使孩子们得到了很大的满足感,更重要的是孩子能早点入睡。每当我讲完故事后,一般就不用语言催促,孩子们很快入睡了,我和孩子们都尝到午睡的`甜头。我相信,让大班的孩子在幼儿园里午睡能听到故事情景中语言的美,给他们留下一些美好地记忆。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我们一起努力吧!

教育孩子的感悟8

  钓鱼

  有一个博士生分到一家研究所,成为所里学历最高的人。有一天他到单位后面的小池塘去钓鱼,正好正副所长在他的一左一右,也在钓鱼。他只是微微点了点头,心想与两个本科生有啥好聊的呢?

  不一会儿,正所长放下渔竿,伸伸懒腰,蹭蹭蹭从水面上快步如飞的走到对面上厕所。博士眼睛瞪得都快要掉下来了。水上飘?不会吧?这可是一个池塘啊!正所长上完厕所回来的时候,同样也是蹭蹭蹭地从水面上飘回来了,怎么回事?博士生又不好意思去问,自己是博士生啊!过了一阵儿,副所长也站起身来,走几步,蹭蹭蹭的飘过水面上厕所。这下子博士更是差点昏倒:“不会吧,到了一个高手集中的地方了?”

  博士生也内急了。这个池塘两边有围墙,要到对面厕所非得绕10分钟的路,而回单位上厕所又太远,怎么办?博士生也不愿意去问两位所长,憋了半天后,也起身往水里跨:我就不信本科生能过的水面,我博士生就不能过。只听“咚”的一声,博士生栽到了水。两位所长将他拉了出来,问他为什么要下水,他问:“为什么你们可以走过去呢?”两所长相视一笑:“这池塘里有两排木桩子,由于这两天下雨涨水正好埋在水面下。我们都知道这木桩的位置,所以可以踩着桩子过去,你怎么不问一声呢?”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性的团队。

  教育启示:

  学历代表过去,只有学习能力才能代表将来。尊重经验的人才能少走弯路。一个好的.团队,也应该是学习性的团队。

  所以,一定不能只看中孩子的成绩,追求多高的学历,更重要的,要培养孩子的能力。

教育孩子的感悟9

  一、先倾听再出主意

  孩子会经历很多“危急时刻”,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么无忧无虑。不仅要帮孩子走过这段时刻,而且帮助她消化理解害怕、生气、失望、尴尬、伤心这些情绪,对于父母来说是很关键的。先是应该多倾听孩子,确定她的感受,然后再充当军师,这样孩子会学会在困境中和他人沟通,更有自主性。

  二、每天都会跟孩子说一次“我爱你”,每天都会给孩子一个拥抱

  我跟好好爸爸约定好,每天都要跟好好说一次“我爱你”,无论是什么时候都行,有时候是她刚睡醒,有时候是晚上要睡觉的时候,有时候是去接她放学的路上。这时候,孩子也会笑眯眯的跟我或者她爸爸说“我也爱你”。我们总认为爱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但是,为了让孩子知道怎样去表达,我们还是应该要常常虚实结合一下。

  三、善用表扬和鼓励

  由于好好吃饭有包饭的习惯,而且吃一口饭要非常久的时间,以至于吃顿饭要一两个小时的时间,我每次喂饭都催她要吃快点,不能慢吞吞的,再后来我就只有夸奖她了,她吃进一口我就表扬一下。可是到现在已经夸成了习惯,她也不以为然,无所谓了。所以,家长一定不要滥用表扬,如果把孩子每天正常该做的事(像自己收拾玩具、走路之类)都拿来表扬,久而久之,孩子很可能就会把它当做谋取利益的交换条件,或是要挟家长的资本。

  四、避免批评和指责

  过多的批评和指责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是没有好处的。特别是当已经有人对某件事向她提出批评的时候,再在旁边横加指责,我认为是非常错误的,那样会很伤孩子的.自尊,从而产生逆反心理。这种时候,就应该心平气和地、耐心地教育她,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她自己对故事中的行为进行评判,然后将故事中的行为与他的行为进行对比,让她知道自己的过错,最后表扬一番她的长处,告诉她这件事虽然做错了,但是没关系,只要能改正你还是和以前一样棒,是个大家都喜欢的好孩子。那样不仅使她找回自信,还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以后一定会改正的。

教育孩子的感悟10

  教育孩子,是整个家庭的重任,教育孩子,我们这一代父母是需要学习的,需要学习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智慧。我以前心里一直不踏实,就是我感觉自己内心没有建立一个稳定的可信赖的整体价值体系来教育孩子,这一段时间在断断续续对传统启蒙经典的接触过程中,一边反省自身的行为道德规范,一边反思孩子成长的种种表现,我感觉自己找到了教育孩子的线索和方向,我需要跟孩子共同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熏陶下成长。

  不要给孩子定太高的要求,给他一点自由发展的空间,在其中观察孩子的`长处和不足,再施加引导。我想我们都是做过孩子的,应该知道孩子喜欢什么,过多的说教,都不如用自己的行为来引导孩子的效果来的好。要求孩子做到的,大人自己首先要做到。这您现在阅览的是时,孩子会欣然的接受你的建议。

  学习过程中也曾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有时候苦口婆心却适得其反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曾为此苦恼过,过后细细思索:做父母的不应该只怪孩子,也应该反思反思,看看问题出在哪里,能不能换种方式使孩子能够更容易接受一些。

  总之,我们希望孩子不光是埋头学习的孩子,我们更希望他好好学习的同时还能有自己的乐趣,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其实,只要有心、有创意,家庭教育同样也可以富有情趣。在孩子的教育中怎么做才是对的,怎么做才是最好的,我也说不好,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方面是共性的,有的东西又要应孩子的个性、特点而不同,在教育中既要顺其自然,又要循循善诱,在管与不管中寻找平衡点。赞扬和鼓励是主要的,这与暴风骤雨式的训骂与呵斥相比,不仅考虑到了孩子的自尊心,也更容易被孩子所接受。但有些时候,批评也是不可少的。在孩子的学习上,有时候他考试的分数少了,他会觉得不开心,但是,我们不会因此去严厉的批评他,有时候帮他找找原因,有时候提醒他应该怎样去做。所以,他从来不会因为考试分数少不敢告诉家长。

  家庭教育如果仅限于如何培养儿童,而忽略真正需要提高的是父母素质,那么这样的家庭教育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父母素质不高,怎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又怎能培养出身心健康的下一代呢?如果父母从一开始就能做到和孩子一起成长,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时刻保持一颗童心,那么,随着孩子的成长,你会发现,在孩子慢慢读懂这个世界的同时,你也慢慢地读懂了孩子这本书,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这时,你距离成功的父母也就越来越近了。

  这是我们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体会,肯定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会边学边教,在实践中摸索,在学习中不断进步,让孩子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成为优秀的人。

教育孩子的感悟11

  孩子从小懂得尊敬父母和老师,他同样会尊重身边的人,一个随和而懂得尊重他人的孩子,无论做任何事情都会很顺利,他的生活怎么会不幸福?由此看来,能够拥有一颗孝心是多么可贵啊!所以,父母对孩子的任何教育都要从孝敬开始。

  培养建议一:给孩子“演”出孝敬来

  与其说孝敬是“教”出来的,不如说是“演”出来的。孩子不知道该如何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是因为他没有看到父母如何孝敬自己的祖辈。一个众所周知的广告:一位母亲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儿子看到了,也颤颤巍巍地端来一盆水,准备给妈妈洗脚。孩子的世界是纯净和空白的,他从父母那里学习语言和行为,当孩子看到父母给爷爷奶奶捶背的时候,“捶背”这个动作就第一次映入了孩子的视线;当孩子看到父母对爷爷奶奶的态度,孩子就知道:可以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父母;当父母把老人时时刻刻都放在心里,经常去关怀、问候、体贴、照顾,孩子就会知道:爷爷奶奶在爸爸妈妈的心里很重要。这种重视本身就无形中使孩子提起了对长辈的尊敬,同时也从父母那里学会了孝敬。

  当然,父母对长辈的尊重和关爱一定要发自内心,不能知道孩子会模仿,就假装做样子。这种假装同样会被孩子完完全全学会。

  一位父亲,自从明白了要以身作则教孩子孝顺,就在一天早晨,临出门时,当着儿子面给自己的父亲鞠了一躬,说:“爸爸,我们出门了。”他和儿子出去后,儿子就问:“爸爸,您刚才给爷爷鞠一躬,是做给我看的吧。”父亲哑口无言。因为平日里父亲对爷爷没有特别恭敬,父亲此时的鞠躬,让儿子感到真的是在“表演”。

  所以,父母要用真诚心去孝顺自己的长辈、尊敬身边的每一个人,这样,才是把真实的孝敬传达给孩子。

  培养建议二:对自己的父母和颜悦色

  一个人对父母最大的孝敬就是让父母放心、开心。当父母一提起自己的儿女,就觉得很心安、很满足、很高兴时,这个儿女肯定做到了孝敬。而为人儿女最基本的,应该做到对父母和颜悦色,切忌说话大呼小叫,更不应对父母发脾气、使性子。即使儿女有再高的学历和收入,如果常常让父母不开心、让父母难堪,那也谈不上孝敬。

  周朝时候,有个人叫老莱子,非常孝顺。他经常为父母准备比较柔软和甘甜的食物。老莱子虽然已经年近70岁,但从来不在父母面前说自己老了,为得是让父母安心。最难能可贵的是,老莱子常常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故意装成小孩子的样子,在父母面前又唱又跳,每次父母都会乐得前仰后合。有时候,他还挑着两桶水走到父母面前,然后故意跌倒,衣服被水浸湿了,他就装作小孩儿哇哇啼哭起来。父母看到他这副滑稽的样子,就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这个老莱子的故事,应该对我们今天做儿女的有所启发。老莱子是想尽办法让自己的父母高兴,不惜把自己弄得邋遢或滑稽,只为父母能够高兴。当然,我们也不需要像老莱子这样,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利用现有的条件和情况,尽量让父母开心,给父母一个轻松愉悦的生活。只要我们这样做了,我们的孩子很难不继承孝敬的优良传统,这对于孩子自身的未来、他的家庭和后代都有长足的好处。

  培养建议三:多用孝子的故事滋养孩子

  父母以身作则对孩子孝心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当然,平日父母还可以用一些古今中外孝子的故事滋养孩子,孩子常常受这些事迹的熏陶,就很容易把孝敬落实在生活中。比如当今社会,虽然叛逆孩子比比皆是,但是也有特别懂事孝顺的孩子。

  黄来女,出生于广西一个贫困家庭,4岁就与父亲相依为命,日子过得十分清苦。20xx年高考,黄来女以763分的优异成绩被武汉大学录取。在大学期间,她仅凭每月120元的特困补助,加上勤工俭学和两份家教,来维持学业、供养父亲。

  20xx年1月,黄来女的父亲突发脑溢血,之后又患脑梗阻,右肢一度瘫痪。20xx年初,父亲又查出糖尿病、膀胱癌。此时,她勇敢地挑起了照顾父亲重担并决心完成学业。她每天早上6:00起床,给父亲洗脸刷牙、打针吃药。吃完饭后,她步行半个小时去学校上课,中午和下午上完课后,就急急忙忙赶回家,给父亲做饭、熬药、打胰岛素。晚饭后,她又要坐1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给别人做家教。回来之后,基本都已经深夜了,她安顿好父亲睡下,才打开书本开始学习。

  在黄来女的细心照顾下,父亲的病渐渐好转,后来已经能说话、下床走路,可谓创造了医学奇迹。20xx年,黄来女被评为“20xx年度——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

  像黄来女这样孝顺的孩子,在当今社会也不是少数。父母可以经常给孩子讲他们的故事,孩子的善良和对父母的孝心,会在这种耳濡目染中渐渐被激发出来。一个故事就像一个种子,总会有一些种子在孩子的生命历程中开花结果。

  培养建议四:培养孩子为家庭分担的能力

  父母在培养孩子的孝敬心上,一定要帮助孩子去落实。即使自己对老人很孝顺,也常常告诉孩子做人要孝顺,但也要经常让孩子去实践、落实孝敬。否则,孩子不实践孝敬的行为,“孝敬”对他永远是一个概念,是纸上谈兵。只有让孩子落实,“孝敬”才会成为孩子自己的德行。

  平时,父母要注意培养孩子为家庭分担的能力,从让孩子帮父母端水、拿拖鞋、收拾碗筷开始,再到和父母一起做饭、洗衣、买菜等等,让孩子在行动中体会父母的辛劳,同时体会孝敬父母的快乐。

  德怀特·戴维·艾森豪威尔是美国第34任总统。艾森豪威尔的父母从不溺爱孩子,他们注意从孩子小的时候就培养他们为家庭分担的能力,特别是从做家务开始。

  有一年,艾森豪威尔的弟弟染上了猩红热,家里的事情忙乱起来。艾森豪威尔的母亲就把为全家人做饭这件事交给他,小艾森豪威尔根本不会做饭,但是在母亲的教导下,通过自己每顿饭的练习,从把一家人吃得直皱眉头,到津津有味。看到家人吃得这么合口,小艾森豪威尔打心眼里觉得高兴。

  其实,为家庭和家人付出是一件很安心、很开心的.事,特别当自己的劳动成果与家人共享的时候,从心底深处会有一种喜悦和满足。父母应该从孩子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去体会这份快乐。这样,孩子从小就知道:孝敬父母是人生中最幸福的事情。

  培养建议五:不拒绝孩子的问候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给予的爱时,天生就有一种回馈的意愿。孩子虽然年龄小,但接触的事物很单纯,同时心灵很敏锐,也很容易察觉父母的感受。当孩子第一次关心、问候父母时,如果父母反馈回来的是感谢,那么就会激发孩子关爱他人的心情。如果父母反馈给孩子的是冷漠,或者让孩子感觉到他的问候很多余,就会打击孩子体贴他人的积极性。

  一天,一位父亲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太太正在洗澡,小女儿在沙发上玩布娃娃。孩子看到爸爸回来,叫了一声:“爸爸!”父亲说:“好。”然后他就瘫坐在沙发上,闭着眼睛,还在想今天工作的事。

  小女儿看到爸爸和平常不一样,就小心翼翼地问:“爸爸,您怎么了?”父亲听到孩子在问候他,心里一丝暖意,说:“爸爸没事,就是有点累了,宝宝帮爸爸倒杯茶吧!”小女儿高兴地点点头,赶快去给父亲倒茶,看到爸爸喝茶后的满足,又高兴地去玩布娃娃了。

  不久后的一天,父亲同样疲惫地回到家中,这次,小女儿什么都没问,就主动去给爸爸端茶,父亲看到这么懂事的孩子,心中的欣慰代替了满身的疲惫。

  孩子孝敬不孝敬,很多时候要看父母引导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这位父亲第一次就说:“去去去,玩你的去!”相信孩子下次看到父亲同样的境遇,就会赶快走开,不可能想到要给爸爸端茶倒水。所以,父母要想培养出一个孝顺、体贴、懂事的孩子,那就不要拒绝孩子的问候。

  培养建议六:教导孩子不做让父母担心的事

  当孩子和同学打架,父母和老师会担心;当孩子在工作中与领导闹意见,导致工作不顺,父母会操心;当孩子的婚姻不和,经常吵架导致离婚,父母会难过;当孩子不注意身体,搞得又住院又手术时,父母会心疼;当孩子为了感情的事寻死寻活,甚至自杀身亡……这些都是没有为父母考虑,才做出的事情。

  所以,父母要教导孩子:身体健康是孝敬,与人和睦相处是孝敬,认真学习是孝敬,工作顺利是孝敬,家庭美满是孝敬,人生幸福是孝敬……一个孩子从小为了孝顺父母而生活,怎么可能走错人生的路?做每一件事、下每一个决定都会为父母的感受而考虑,这样的人生是真正美满的人生。

  后记

  要培养孩子孝敬的品质,父母首先要对自己的长辈恭敬孝顺,不仅要让长辈衣食无忧,也绝不做让老人担心伤心的事情。如果为人父母者能够做到,孩子自然就懂得“孝敬”的深刻含义。父母以身作则的同时,加上正确的引导,孩子从小就会感受到孝敬父母的幸福和喜悦。孩子人生的起步是幸福的,往后的路还怎么会痛苦呢?

教育孩子的感悟12

  赶考

  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经常住的旅店里。

  考试前两天他做了2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梦到下雨天,他带了斗笠还打伞。这2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的一听。连拍大腿说:“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吗?戴斗笠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回旅店收拾包袱准备回家。店老板非常奇怪,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要回乡了?”秀才如此这般说了一番。

  店老板乐了:“哟,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墙上种菜不是高种(中)吗?戴斗笠打伞不是说明你这次有备无患吗?”

  秀才一听,觉得此人说得更有道理。于是精神振奋的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教育启示: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你总是打击小孩,小孩就会放弃很多机会。而乐观的家庭,会让孩子在成长道路上无所畏惧。

  想法决定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样的想法,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教育孩子的感悟13

  当今的孩子们,有了更“文明”,更具“科技含量”的玩具,却没有了院子、没有了胡同、没有了石子、没有了泥巴,没有了可以尽情挥霍的无拘无束的空间和时间,更是没有了从游戏中学会竞争,学会谦让、共享、合作、忍让、爱护、原谅、宽容、大度的环境。

  值得一提的是,户外游戏活动,将作为20xx年鹿城区学前教育品牌建设的重要项目,向全省及全国开放。心桥?市妇联实验幼儿园作为鹿城区6所开放的幼儿园中唯一一所民办园,也承担了今年5月份的研讨会接待、开放任务。

  市妇联实验幼儿园宽敞的场地上,有不同功能的大型玩具区域,有玩沙区、养殖区、蜿蜒的草坪地带……这些都为幼儿游戏的开展提供了外部支持。

  置身市妇联实验幼儿园,可以看到这所幼儿园老师的用心之处。他们从创设多样、开放的游戏环境入手,有效利用活动室、走廊、大厅及户外操场、草坪、游泳池等,设置丰富的幼儿游戏区,为幼儿自主游戏创造机会和条件。心桥幼儿教育发展集团总裁陈蓉蓉介绍,这所幼儿园创设集走、爬、跳、钻、攀登、投掷等于一身的.“欢乐运动场”,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分年级段设置区域、投放适合幼儿发展的材料。将大操场、草坪、长廊划分成3大区,共设置32个活动项目。操场,趋向于运动发展;大草坪,趋向于挑战冒险的体能拓展训练区及智勇闯关类的趣味项目;泳池和沙池,趋向于综合游戏;长廊,趋向民族、民间特色的游戏及艺术表现区。而在游戏区设置上,考虑到了幼儿各领域发展的均衡性,满足了孩子社会发展、艺术表现、探索发现、身体运动等,各游戏区投放了大量的用于幼儿游戏活动的材料,这些材料的多样性和多变性,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提供了无限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与此同时,该幼儿园根据场地材料的玩法,创编一些富有野趣的适合不同年龄孩子玩耍的游戏活动。譬如他们充分挖掘资源利用“自然玩具”,进行运粮食、走稻草与梯子铺成的田埂、拉手推车、菜园寻宝等传统野趣游戏,让孩子们真正走进自然,体验乡土活动的快乐,木板与网绳铺成的“索道桥”让孩子们勇敢挑战自我,孩子们逐步学会了在游戏中合作、体验与协商。

  游戏活动中,一张张灿烂的笑脸告诉我们,孩子们在这样的自主游戏中是一种享受。每一个孩子都在忙碌着,每一个孩子都在尽情地发挥自己的小宇宙。看着孩子们的笑脸,深切地感受到,游戏中的孩子是幸福的。

  在活动现场,大三班的董炎言小朋友气喘吁吁地说:“晨间活动实在是太好玩了,我喜欢玩迷宫因为它有挑战性,我可以自己完成任务。”一旁的张程昱插嘴道:“晨间活动的好玩东西实在是太多了,有打地鼠、走绳子啊等等,样样都好玩。”这时跑过来同班的何益彬,他嚷嚷道:“晨间活动超级无敌,好玩!”

教育孩子的感悟14

  一、“严”字当头,抓住小学关键期

  大学者胡适曾经这样说:“一个人小的时候,最是要紧,将来成就大圣大贤大英豪大豪杰,或者是成就一个大奸大盗小窃偷儿,都在这家庭教育四个字上分别出来”。现今社会独生子女多了,家庭条件好了,隔代管教,甚至请他人管教孩子的现象也多了,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很多家长往往忽略了孩子的严格教育,对孩子“错爱”、“宠爱”、把孩子惯得不像样,如对人没礼貌,本该由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而由父母、爷爷奶奶代办,一边做作业一边讲话,或者要大人陪伴做作业,做事磨磨蹭蹭等。例如,在我所认识的大学生、高中生中均出现过要父母给盛饭事件。我们绝对不要认为那是小事,我之所以称之为“事件”,是认为这种孩子“娇生惯养”、“自私”、“以我为中心”。没有同情心,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树大并没自然直,反倒长成歪脖树。

  所以要求孩子知道理,明德行,成为一个正心、诚意的人。一切时,一切事正确引导,养成孩子明理重德的习惯,培养孩子要多为公着想,尽量断除自私自利的念头。要求孩子要有爱心,要爱国家,爱父母,爱社会,必须做到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努力学习,不可懈怠。争取成为德智体皆优的学生。

  二、培养独立意识,使孩子不产生依赖思想。

  孩子一天天长大,但无论怎样长他们在父母眼中永远都是孩子。我们总觉得他们这也不会那也不行,处处都需要我们的帮助。其实孩子的能力经常是出乎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们去做。大概我们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好像一夜之间孩子就会做些我们从没特意叫过他的事情,我们会惊讶:他怎么学会的.?这就是孩子,只要我们肯放手让他迈出第一步,他们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能有时候我们会觉得让他们做还不如自己做来得轻松,但孩子一次做不好会有两次、三次,总有一天会做好!如果不让他去做,恐怕将永远做不好。我们在家尽量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给大人盛饭、倒茶水、扫地等,现代社会交际能力也很重要,也要重视培养。我们一是鼓励孩子多和他人交往,二是交给孩子一些交往的技巧。

  三、关注孩子的成长,多与孩子沟通,当好慈祥父母亲,及时解疑答难,正确引导孩子。

  家庭和睦、幸福,为孩子健康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家庭环境。家庭不和睦,对孩子的伤害往往大于大人,会使孩子失去安全感,容易形成不良性格和心理,缺少责任感和爱心,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必要的肥沃土壤。同时,我家非常重视德育,会做人才会做事。德育我们主要从要求儿子不说谎、不要别人的东西、不乱丢垃圾这样的小事做起,德育内容也是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当然,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我们首先做到。身教重于言教,正如孔子所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还有,对孩子进行德育教育,家长不能居高临下,要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进行;另外孩子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一般每天都抽出一点儿时间,关注孩子的成长:作业完成得如何,学习顺利吗?有什么新鲜事,心里有没有不愉快呢?尤其在孩子遇到困惑、挫折及犯了错误时,及时与孩子沟通,予以正确引导,调整好孩子的心态。同时,日常生活中从身边的人和事说起,潜移默化地对孩子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使孩子从小树立起远大的理想,从而激起心灵深处无穷的动力。同时,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我们从不用过多的课外培训剥夺孩子玩耍的权利。

  四、经常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状态和表现。

  家庭和学校之间要经常保持联系,保持一致,家长应当主动到学校去拜访老师,向老师反映孩子在家的学习情况和思想态度,询问孩子在校的学习态度,听课是否认真、发言是否积极等情况,如果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回家后就能够有针对性地教育孩子。这方面我们一直做得不太好,有些事情幸亏老师及时与我们联系,才避免了在教育孩子方面走弯路及孩子一些不好习惯的养成。

  家庭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我家对孩子的教育还做得很不够,而且一些方法还在不断地摸索,我们将不断地努力,汲取别人家庭教育方面的成功经验,与老师、家长们共同探讨,使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成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将来能为祖国效力,为人民大众服务,做一个有智慧、有德行、有觉悟的人,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教育孩子的感悟15

  挑水

  一个地方有一条河,河边有两座山,这两座山上分别有两座庙,庙里都没有水源,用水都要到山下小河去挑,为此专门各选派一名和尚负责下山挑水。

  由于天天一起到同一个地方挑水,这两名和尚逐渐成为了好朋友。过了三年,有一天,A和尚发现B和尚没有来,也没发现B和尚庙中的其它人下来挑水,他就想可能是B和尚今天有事没空;到了第二天,A和尚还是没等到B和尚,他想可能是B和尚今天又有事没空;过了一个星期,A和尚还是没等到B和尚,他想可能他的朋友B和尚也许生病了,不能下来挑水,我得去看看他。

  于是,他爬到B和尚山上的庙中,看到B和尚精神焕发,他就奇怪地问:“老兄,你这一个星期没到山下去挑水,难道你们不用喝水吗?”B和尚连忙说:“有啊,我们有喝水啊,而且在喝清甜的水啊。”听后A和尚就用疑惑的眼神看着B和尚,B和尚把A和尚带到后院,指着一口水井对A和尚解释说:“这口井,是我在这三年中,在每天挑完水、做完功课外,抽空慢慢挖出来的`。有时即使很忙、很累,我也没放弃,到上周,水井终于挖出水来了,现在我不用下山挑水也有水喝了。”

  教育启示:

  如果我们每天像A和尚那样,只是认真地把本职工作简单地完成,多年过去,也只能在原地踏步,甚至随着年纪的增长,还会产生倦怠和力不从心感。如果我们教小孩像B和尚那样,在完成常规学习之余,善于开动脑筋,创造性地去做其他的事,就会在将来的某一天,收获到别人收获不到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