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时间:2022-03-03 13:54:29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李凭箜篌引人教版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李凭箜篌引人教版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李凭箜篌引人教版教学设计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了解李贺生平及其诗歌创作的特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重点:

  1、赏析该诗的内容。

  2、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教学难点:

  鉴赏这首诗音乐描写的艺术手法。

  第一节

  一、导入:

  在语文必修三中,我们曾享受过一次听觉盛宴,因为我们听了白居易笔下的琵琶女弹奏的琵琶。今天我们随同李贺去参加一场唐朝的箜篌演奏会。

  二、海报设计:

  1、编剧兼导演:李贺

  李贺,字长吉,陇西成纪人。李贺是没落的宗室后裔。因为他的父亲名晋肃,“晋”与“进”同音,为避讳父亲的名字而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这样就堵塞了仕进之路,仅做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心情抑郁,再加上他废寝忘食,呕心沥血地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27岁就去世了。

  他的诗歌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词瑰丽,他被人称为“诗鬼”。

  2、主演:李凭

  唐代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关于她当时的身价与声名史书上是这样记载的:“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

  3、乐器:箜篌

  “引”乐府诗题的一种,与“歌”“行”相近。

  “吴丝蜀桐”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衬托演奏者技艺的高超,写物亦即写人,收到一箭双雕的功效。

  4、时间:晚唐的某个“高秋”

  “高秋”一语,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美妙的乐曲所表达的一种高远饱满,直上云天境界。

  5、地点:长安(唐朝的都城)

  三、大明星的演奏会一定有很多粉丝参加,参加这场演奏会的除了诗人,还有哪些听众?请同学们依次分别介绍一下他们的身份,并描绘一下他们听李凭演奏时的神态:

  1、云:

  优美悦耳箜篌声一经传出,空旷山野上的浮云便颓然为之凝滞,仿佛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在俯首谛听。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张”显得饱满,“颓”显得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2、江娥:

  就是湘夫人,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因为丈夫舜的去世,她伤心欲绝,泪水落在竹子上化为斑竹,听了李凭弹奏的箜篌,她又泪洒斑竹。

  3、素女:

  古代神话中的女神,善鼓瑟。素女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潸然泪下。

  4、长安的百姓:

  唐代的都城长安呈正方形,四面每面三门,共十二门,所以称长安为十二门。长安的百姓沉浸在凄冷的音乐中,沉默不语。

  5、紫皇:

  “紫皇”是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天帝和皇帝都被音乐打动。

  6、女娲:

  神话中的创世纪女神,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女娲于是炼五色石补天。女娲听李凭的箜篌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斜。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7、神妪:

  就是成夫人。夫人好音乐,能弹箜篌。在听众的幻觉中仿佛成夫人虚心向李凭学习箜篌技艺。

  8、老鱼、瘦蛟:

  老鱼和瘦蛟本来羸弱乏力,行动艰难,现在竟然伴随着音乐的旋律腾跃起舞。诗人用“老”和“瘦”这两个似乎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却有着完全相反的艺术效果,使音乐形象更加丰满。

  9、吴质:

  吴刚,他因学仙有过,被罚在月宫中砍桂树,树创随砍随合。听了李凭的箜篌声,吴刚忘记了自己的本职工作,倚着桂树静听,彻夜不眠。

  10、寒兔:

  月宫中嫦娥的`宠物。蹲伏在一旁,任凭露水斜飞滴在身上,也不肯离开。

  小结:我们的确能体会到李凭的箜篌弹奏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力量。

  四、描写手法的探讨:

  1、那么大家想想作者主要是用什么手法来描摹音乐的呢?

  侧面烘托--通过箜篌产生的音响效果来衬托音乐本身。

  诗人李贺如同一位神奇的魔术师,他驱使着大自然的静物、动物,调动了神话传说中众多的神人的形象,写出箜篌声强烈感人的艺术效果,表现了李凭弹奏箜篌的高超艺术。这样,抽象的、难以捉摸的箜篌声以及它奇妙的艺术效果就形象而具体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沉浸在奇异的艺术境界之中。

  2、侧面描写的手法,是乐府诗中一种常见的表现手法,我们初中时曾学过一篇成功运用侧面描写手法的乐府诗,大家说说是哪一篇?

  汉乐府《陌上桑》里写罗敷美貌的那一段:“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帩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这里不是直接描绘罗敷的美丽,而是借助他人对罗敷的欣赏,达到侧面烘托罗敷的美丽的目的。

  3、这首诗除了用侧面烘托的手法描写音乐,还有其它方法吗?

  昆山玉碎:箜篌声有时像昆仑山的美玉碰击声那样清脆;

  凤凰叫:有时又像凤凰鸣叫那样和缓;

  这是运用“以声类声”的方法直接描写音乐。

  4、这两句诗除了运用“以声类声”的方法来描写音乐,诗人还运用通感手法,

  我们怎样理解通感手法?

  “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昆山玉碎”

  可以唤起玉石撞击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凄厉婉转;“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明快欢乐。

  五、作业:

  1、比较鉴赏:阅读白居易的《琵琶行》和《李凭箜篌引》,比较它们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说说它们各自的艺术风格。

  (1)在音乐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李凭箜篌引》主要描写音乐产生的艺术效果,对于音乐旋律本身的起

  伏跌宕着墨并不多,只有“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两句,为侧面烘托手法。《琵琶行》主要通过比喻描摹音色的强弱缓急,为直接描写的手法,“江州司马青衫湿”为侧面烘托。

  (2)风格迥异:

  《李凭箜篌引》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琵琶行》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其风格平易感伤。

  2、诗人是如何安排李凭出场的?这样表达有何妙处?

  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3、背诵《李凭箜篌引》

  王斌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篇2

  【教材分析】

  《李凭箜篌引》是中唐诗人李贺的一首运用古乐府的体裁描写音乐的著名诗歌。诗人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驰骋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新奇诡异的语言,极力描摹和渲染李凭弹奏箜篌惊天地、泣鬼神、动人心的音乐效果,创造出奇异而美丽的幻觉世界,产生了与众不同的艺术魅力。我们读李贺此诗,可采用精讲点拨法和鉴赏分析法,通过赏析诗的内容,领悟李贺怎样用妙手彩笔,描绘了千年前李凭箜篌发出的绝响;通过品味诗的意境,感受李贺怎样把外在的物象和内在的情思融为一体,构成赏心悦目的艺术境界的。进一步体会李贺善于独辟蹊径的艺术特色。从而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赏析诗的内容,领悟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品味诗的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诵全诗;

  2.把握意象,感悟诗歌所表现出来的箜篌曲的特点与变化。

  3.学习掌握诗中描写音乐的手法。

  【教学方法】

  精讲点拨法鉴赏分析法

  【学法指导】

  诵读法讨论法互评法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出示课件)

  同学们,你在生活中或是在电视上,都见过那些乐器?(学生畅所欲言)你见过这样的乐器吗?(出示课件)(生摇头)这就是箜篌,现在这种乐器已很少见了,可在一千年前的唐朝,有一位梨园弟子,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可见他技艺之精湛,身价之高,他就是李凭。一流的乐师李凭用最好的乐器,弹奏美妙的乐曲之时,巧遇了才华横溢的诗人李贺,高山流水心有灵犀,这位诗人浮想联翩,妙笔生辉,造就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千古不朽的诗篇,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李贺的这首描摹音乐的著名诗篇,去聆听李凭演奏箜篌发出的千古绝唱。

  二、听读感悟(出示课件)

  三、自读赏析(出示课件)

  1、结合你认为写得好的诗句,从意象入手,谈谈作者具体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现了李凭用箜篌演奏出来的.乐曲怎样的特点?

  2、整体上诗歌通过这一系列意象,表现了箜篌曲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意象乐曲特点及变化手法效果

  总结提升品读巩固

  师:音乐形象比较抽象,难以捉摸,诗人却是如何描写箜篌演奏出来的音乐的?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教师引导分析:

  吴丝蜀桐:“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欲言音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突出音乐的高雅。

  高秋:秋高气爽,天空明亮透澈,自然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张高秋: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像礼花一样,起于弦上一点然后发散到长空去。

  优美悦耳的弦歌声一经传出,飘散在寂寞山间的闲云都为之动容,凄然停步仿佛在俯首谛听。

  诗人故意避开无形无色、难以捉摸的主体(箜篌声),从客体(“空山凝云”之类)落笔,以实写虚,亦真亦幻,极富表现力。

  “颓”字恰恰和“张”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形象地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那一刹那的情态。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人的听觉功能和思想感情,似乎比“天若有情天亦老”(《金铜仙人辞汉歌》)更进一层。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教师引导分析:

  音乐变得愁苦郁闷,我们仿佛听到娥皇和女英在湘江边为舜痛哭不己,泪尽,继之以血,将湘江之竹尽染绯红;又仿佛在重温素女弹奏起五十弦瑟,令人悲不自禁……

  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的感人肺腑。它和上面的“空山”句互相配合,互相补充,极力烘托箜篌声神奇美妙,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魅力。

  面对这样出神入化的音乐,人们不仅要问,这是谁呀?能够弹奏也这么感人的音乐?原来这是李凭在国都之中弹奏箜篌。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点。

  师:为什么先交代乐声后写人物呢?(生朗读,思考)

  生:前四句,诗人故意突破按顺序交待人物、时间、地点的一般写法,另作精心安排,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这样,突出了乐声,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教师引导分析:

  这两句正面写乐声,又各具特色。

  A、“昆山”句是以声写声

  “昆山玉碎凤凰叫”,用“昆山玉碎”来相容乐声,表现乐声极其激昂,具有很强的爆发力和压倒一切的气势。“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昆山玉碎”后,栖居其上的凤凰的叫声自然是凄厉婉转,忧伤的情绪在其中绵延——着重表现乐声的起伏多变。

  B、“芙蓉”句则是以形写声。“芙蓉泣露香兰笑”,构思奇特。带露的芙蓉(即荷花)是屡见不鲜的,盛开的兰花也确实给人以张口欲笑的印象。它们都是美的化身。诗人用“芙蓉泣露”摹写琴声的悲抑,以哭泣的声音摹写乐声的悲惨,又以露水一点一滴在残荷上滚动、滑落的视觉感受比喻乐声的悲切,似乎比“凤凰叫”还要和缓。而以’香兰笑’显示琴声的欢快,’笑’具有诉诸听觉的属性,还能给人“笑靥如花’的视觉感受,不仅可以耳闻,而且可以目睹。这种表现方法,真有形神兼备之妙——刻意渲染乐声的优美动听。

  师:“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是诗中仅有的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成功地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这样写具有怎样的艺术效果?(生思考,讨论)

  生:“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成功地运用了通感的艺术手法。两句诗都是“以声类声”,但也可以唤起形象感。“以声类声”不是通感,但这两句诗可以唤起音乐的形象感,以形类声,就构成了通感。

  “昆山玉碎“可以唤起山崩地裂的形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凤凰叫”可以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芙蓉泣露”可以唤起露滴残荷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凄凉;

  “香兰笑”可以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靥的形象感,形同乐声的欢快愉悦。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教师引导分析:

  写乐声由欢快转为清冷,回到了音乐的主体情绪。

  长安十二道城门前的冷气寒光,全被箜篌声所消融。其实,冷气寒光是无法消融的,因为人们陶醉在他那美妙的弦歌声中,以致连深秋时节的寒冷也感觉不到了。

  紫皇:不用“君王”而用“紫皇”,不单是遣词造句上追求新奇。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箜篌上的那二十三根丝弦弹奏出的妙音,连天上的玉皇大帝和人间的皇帝都为之感动。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仙府。

  师小结:首句的“高秋”和这里的“十二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无限广袤的宇宙时空,仿佛万物皆空,箜篌的乐声包容了整个世界。以下六句,诗人就凭借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读者带进更为辽阔深广、神奇瑰丽的境界。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教师引导分析:

  这两句诗写乐声传到天上,在女娲炼石补天的地方,连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一场秋雨,把音乐的震撼力描摹得无以复加。

  “秋雨”又能够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秋雨”是一个忧愁的意象,“石破天惊”之后气势磅礴的秋雨,象征铺天盖地的茫茫愁绪;秋雨落地的声响,恰如紧凑繁复的乐声。乐曲就在这种惊天动地的凄冷情绪中结束了。这种想象是何等大胆超奇,出人意料,而又感人肺腑。

  一个“逗”字,把音乐的强大魅力和上述奇瑰的景象紧紧联系起来了。

  石破天惊、秋雨霶霈的景象,也可视作音乐形象的示现。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师引导分析:

  那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乐声感物至深,致使“老鱼跳波瘦蛟舞”。

  教:不但是对乐师的高度评价,更是对乐曲的无比赞赏,就是誉之为仙乐了。

  老、瘦:匪夷所思,极平常的字用得极生动。鱼之愈老,活动意识愈淡,而今这沉稳的老鱼居然跳起波来,可见音乐感染力之大。蛟乃龙之健者,而今瘦了,想见是大病之中或者之后,如此瘦蛟而能翩然起舞,可见音乐己使之达到了忘我的境界。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教师引导分析:

  舞蹈完成,乐曲结束。但是,成天伐桂、劳累不堪的吴刚还倚着桂树,久久地立在那儿,竟忘了睡眠;玉兔蹲伏一旁,任凭深夜的露水不停地洒落在身上,把毛浸湿,也不肯离去。 听众听得入了迷,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诗人回味整个演奏过程,美妙的乐曲使人宛在仙境,进而想象出仙界神灵的痴迷状态,从音乐效果的角度渲染出乐曲的美妙。

  所用艺术手法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曲终收拔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样,都是侧面描写,表现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

  四、听音乐,写句子(出示课件)

  这音乐,让我仿佛听到;

  这音乐,让我有如看到。

  五、写一写,感受文学魅力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一首歌曲,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

  请你用动情的语言抒写出来。

  要求:

  (1)要有侧面描写;

  (2)至少要运用两种修辞方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200字。

  六、课堂总结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移人。”

  ——清 方扶南 《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仅仅活了二十七岁的李贺,竟然与白居易,韩愈相提并论,可见他在中国诗坛上的地位。他们都描摹了一段美妙的音乐,都神奇地再现了一种艺术境界,但李贺主要不是使用描写的手法去精雕细刻音乐的形象,而是用瑰丽的辞采、天上人间的想象来描摹听乐的感受,把一首悲戚的乐曲描写得惊天地、泣鬼神。请同学们齐读全诗,再一次领悟李贺的妙手彩笔。(下课)

  【板书设计】

  李凭箜篌引

  李贺

  描摹乐声形象鲜明

  演奏技艺高超

  借乐想象新奇瑰丽

  一抹红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李凭箜篌引教案08-26

《李凭箜篌引》教案08-13

《李凭箜篌引》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二必修四)07-29

人教版高二选修《李凭箜篌引》教案设计07-29

《刷子李》教学反思11-15

刷子李教学反思03-07

刷子李的教学反思04-21

《刷子李》教学反思15篇11-25

《刷子李》教学反思(精选17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