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教案

时间:2023-09-20 07:39:02 教案 我要投稿

美术教案汇编10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美术教案1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美术教案汇编10篇

美术教案 篇1

  活动

  《清明上河图》教育活动是一节美术欣赏课。该欣赏活动主要是通过引导幼儿欣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使幼儿了解、认识祖国经典绘画的博大精深。从而激发幼儿的爱国主义情感。其目的是把“清明上河图’’作为古代艺术及文化启蒙的种子播洒在幼儿心中,为幼儿今后的成长铺路。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引导幼儿深入细致的了解宋代首都汴京城的繁荣景象,感知古代热闹的大街场景。引导幼儿欣赏画面的布局、感受其和谐流畅的美感。张择端大师在这幅作品中采用了散点透视的绘画手法,将繁杂的内容纳入到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之中。幼儿在欣赏绘画的同时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了幼儿审美观和评价美的能力。整个活动从人物形态、画面的点、线、造型及中国画的色彩入手,把重点放在整幅画的高潮部分“虹桥"。在活动中,采用了让幼儿学一学、做一做等教学方法体会古代人的生活情境,调动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幼儿在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这一环节中将整个活动推向了高潮。

  活动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通过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清明上河图画的欣赏能力,感知热闹的宋代首都景色。鼓励幼儿积极参与欣赏活动,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2、能力与知识目标:培养幼儿观察绘画的色彩美、构图美与造型美的能力,感受其和谐流畅的全景式表现方式。认识画面中人物的形态、古代建筑的造型。

  3、技能目标:提高鉴赏能力, 了解《清明上河图》的画面

  4、创造力培养目标:大胆讲述自己的想法,培养幼儿审美观和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了解画家张择端的绘画作品内涵。

  2、物资准备:课件《清明上河图》,音乐《高山流水》,实图《清明上河图》。

  3、环境准备:将《清明上河图》布置在活动室中供幼儿欣赏。

  活动过程:

  一、通过兴趣,引出主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长大想成为一名画家吗?在很早很早的古代就有一位非常了不起的'画家,他把汴京城外的繁华景象都画在了一幅很长很长的画卷上,这位了不起的画家就是北宋张择端大师,这幅作品叫做《清明上河图》,它是我们中国十大名画之一,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二、欣赏画面,感受画面的布局

  1、整体欣赏。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清明上河图》,你们见过这幅画吗,这幅画清楚吗?现在随着优美的音乐大镜头放大仔细的来看一看。

  (1)这里描绘的是汴京郊野的风光。

  (2)在郊野的小路上走来了一群抬轿人,里面坐着一位老妇人,他们刚从京郊踏青扫墓归来。

  (3)这里描绘的是汴河两岸小镇的风光,小镇上有一排排的房子,房顶是什么形状的?

  (4)这里有什么?在什么上面停泊着?船身有好看的花纹,都有哪些花纹?(线和点)船头尖尖的,非常的漂亮。

  (5)横跨在汴河两岸的有一座木质拱桥,这座桥弯弯的像什么?

  (6)这里有一条街道,街道上有什么?(人)街道两边有什么?

  (房、子树)房顶是什么颜色的?(黑色)如果我们把街道也画成黑色会怎么样呢?

  (7)这是什么啊?(牛车)这里又是什么?(轿子)轿子和牛车都是古代的交通工具,将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货车和出租车一样。

  (8)这是一座高高的什么?楼顶是什么形状的?三角形里面都画了许多条什么线?墙身和阶梯是用什么线表现出来的?这是城门,穿过城门会来到什么地方呢?

  (9)这里的人好多啊!你们快来看一看他们都在干什么?这里的人非常多,川流不息,人来人往。

  小结:刚才欣赏的就是《清明上河图》的全景,在这幅长卷上画家共画了8 1 5人,各种牲畜五六十匹,大小船只二十多条,房屋建筑三十多栋,张择端大师把这么多的人和物都画在了这幅长卷上,并且让人感到又清楚又有序,就像我们真的来到了汴京城。

  过渡语:如果《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动物都动了起来,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

  2、欣赏动态《清明上河图》。

  这是什么声音啊?停靠在汴河上的船怎么样了?虹桥上的人都怎么样了?树底下的人在干什么?船夫在船头上划动着船桨,我们学一学。。。。。

  过渡语: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很热闹,我们看一个地方……

  3、局部欣赏——虹桥。

  谁还记得这座桥的名字叫什么?(虹桥)你们可别小看这座桥,他可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因为他的跨度有40多米,没有桥墩,而且全是用木头做出来的,现在再也没有人能够造出这样的桥,造这种桥的方法也已经失传了。你们觉得可惜不可惜啊?我们现在只能从《清明上河图》中欣赏到。

  桥上的人好多啊,这么,热闹啊,他们都在干什么呢,我们放大镜头仔细看一看。

  (1)桥上的人都在干什么,呢?(抬轿……)他们是怎么抬轿的?我们两个小朋友一组一起来学一学0

  (2)在这幅画面都有干什么的? (骑马、挑担、推拉车……)前面的人在拉车,后面的人为保持平衡用力往前推车,我们一起来模仿他们是怎样推拉车的。

  (3)这里还有一个大人和一个小孩,他们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

  (4)桥中间有一个人正在往下抛缆绳,他想干什么?船上有一根高高的桅杆,这艘船到桥的对面,高高的桅杆就会和桥梁碰到,所以桥上的入是想用缆绳把桅杆放倒,使这艘船顺利地到了桥的对面。

  (5)邻船的人也在指指点点的,好像在大声地吆喝着什么? 离我们最近的有一排排房子,房顶有好看的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

  这是一条什么?(河)你是怎么看出来是河的?这些花纹就是用浅浅的黑色画出来的,中国的国画就是用墨来作画,以黑白色为主,深的地方是用浓墨画成的,浅的地方是用淡墨画成的。

  小结:刚刚我们欣赏的就是最热闹的地方——虹桥,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这幅长卷的名字叫什么?《清明上河图》

  4、整体欣赏。

  今天,老师把《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也带来了,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仔细找一找IIlj才我们都欣赏到了哪些地方?

  三、通过欣赏,对画家的赞美

  画家给我们带来这么美的画,你们有没有什么话想对他说?

  《清明上河图》这幅名画,反映了北宋年间首都汴京的繁华景象,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以长卷形式来构图,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因此在欣赏活动中幼儿兴趣盎然,情绪振奋。尤其是在分析画面构图布局时,幼儿找到了许多的不同,人物、帆船、建筑、桥梁等——幼儿的观察力和分析力令人折服。幼儿通过欣赏教学,审美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完成了教学任务,达到了教学目的。

  专家点评:

  在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清明上河图》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有人称它为我国宋代的小百科全书。它生动地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城市生活的风貌,这在中国乃至世界绘画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美术欣赏《清明上河图》就在于让幼儿了解该画的历史价值。在幼儿欣赏课件、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运用已有的美术知识,对画面的点、线、面进行认知,对画面的各种人物形态加以模仿,从而了解当时人们的生活情景以及心理活动,如抬轿人、推车人、大人和小孩以及邻船人的模仿和想象。在这个过程中,真正体验到幼儿的天真和想象力。在每个环节中教师都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手法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如:引导幼儿欣赏动感的《清明上河图》、其他画家的名画,通过整体欣赏——动态欣赏——局部欣赏——整体欣赏《清明上河图》,提高幼儿对名画的鉴赏能力,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发展幼儿的审美观以及感受美,评价美的能力。师幼一同欣赏后,更能够了解到画家的伟大以及《清明上河图》的历史价值。

美术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认识红、黄、蓝三原色。

  2、大胆尝试用不同的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

  3、体验活动带来的乐趣,培养操作兴趣。

  (二)活动准备:

  红、黄、蓝三原色颜料、筐子、珠子、勺子、画纸、棉签、毛巾等(三)活动过程:

  1、引入主题,激发兴趣教师出示空白盒子:我有个白白的空盒子,今天就用它和小珠子给大家变个好玩的魔术!请小朋友仔细观察怎么变的?变出了什么?

  2、教师变魔术:

  1)教师将珠子放入空白盒子中,来回滚动。

  2)教师展示盒子:请小朋友看看变出了什么?

  (初步感知线条与红、黄、蓝三原色)3)幼儿观察后自由说说4)帮助幼儿明确操作要点5)幼儿尝试操作3、引导幼儿尝试用各种材料变出“美丽的线条”

  1)教师启发:刚才我们用盒子和珠子变出了“美丽的线条”,还能用其它方法变吗?

  2)幼儿想想、说说……3)教师引导:我们准备了好多东西,请你试一试,能不能用它们变出美丽的线条。等会儿把你的好办法告诉大家……4)幼儿自主选择操作材料,教师巡回辅导提供适度的帮助。

  5)引导幼儿尝试不同的操作材料,积累丰富的.活动体验。

  (以个别交流的方式帮助幼儿区分红、黄、蓝三原色)6)展示幼儿的操作成果4、欣赏作品,引导幼儿分享、交流操作成果。

  1)师生观看操作成果,教师针对具体情况请个别幼儿说说自己的方法,并引导幼儿交流内心的感受,帮助幼儿肯定自己、欣赏同伴……2)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颜色,帮助幼儿明确红、黄、蓝三原色。

美术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知识目标:通过欣赏国内外古今建筑;了解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2、能力目标: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培养学生用探究性学习方式学习。使学生审美能力不断提高,更新审美观念。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建筑的兴趣,引起他们对建筑与人的关系的思考。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认识古代建筑的一些建筑特点及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有什么变化。教学难点:了解不同建筑的艺术特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欣赏《宏村月沼》《故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你觉得美术有哪些门类?”

  学生根据平时理解,结合所学知识,小组讨论回答。

  2、介绍美术各中门类,引起学生兴趣,形成美术除绘画外还有许多门类的初步认识。

  师:其中我们的中国古代建筑,大家肯定不陌生。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凝固的音乐”,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具有音乐美感的建筑艺术。

  出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二、讲授新课

  教师:大家肯定会有这样一个疑问,建筑怎么会跟音乐有联系呢?

  (一)、课件出示:欣赏课本扉页《宏村月沼》

  1、了解宏村历史,村落形态;

  2、宏村民居特征:多为两层,白墙灰瓦;

  3、介绍宏村“承志堂”:宏大精美、题材丰富、技艺高超,被誉为“民间故宫”。

  (二)欣赏课本《故宫》乾清宫、故宫的云龙大石雕等图。提问:

  1、你知道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么?

  (九条游龙;五座浮山——九五之尊)

  2、大门上的门钉、铺手除了装饰作用以外,还有其它的意思么?

  目前学界没有同意说法,大概得有两种:固定门板的(因为古代的门是两个门板拼在一起的);另一种说法认为主要是装饰和显示地位的(因为古代以单数为阳数,双数为阴数,单数里最大的是九,所以像在故宫——皇帝的居所,门钉都是9×9——81个。)

  3、你留意过古建筑屋檐上的仙人走兽么?你知道他们叫什么呢?

  (“仙人走兽”——檐角小兽:龙、凤、狮、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犼、行什。)

  三、小组讨论、交流:

  课本扉页《宏村月沼》与《故宫》的建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本课小结

  第二课时

  一、出示课件:

  (一)、欣赏《泰姬陵》《凡尔赛宫》《科隆大教堂》《古罗马大斗兽场》等古建筑。

  (二)、欣赏《蓬皮杜艺术文化中心》《里昂国际机场》《悉尼歌剧院》《鸟巢》《水立方》等现代建筑。

  二、小组讨论、交流

  师:我们了解了中国、外国古代建筑和现代建筑的一些知识及造型,看了这些建筑,有什么想法?

  生:“美、颜色好、高级、漂亮。”

  (学生着重表达的是对色彩的感受,这说明色彩对于凡是具有分辨色彩能力的眼

  睛来说,都能引起反应,它是一种最普遍、最大众化的美感。学生对抽象的线条和体积没有明确的.表达。)

  师:“中国古代建筑与外国古代建筑在材质、造型特点上有什么不同?”

  小组讨论:

  1、建筑与音乐的关系。运用立体构成的某些技术技法创造具体的造型,表达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具体的建筑分析。

  2、随着时代发展,建筑有了巨大的变化,你认为现代建筑与古代建筑相比较,最大的变化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三、学生作业:

  你家乡最古老的建筑是什么?你最喜欢的建筑是那座?把它画下来或用文字记录下来。

  四、教师点评展示、分析部分学生作业的形式美因素。

  五、布置课外作业:

  分组调查身边最具有地方特色的历史名胜建筑物,将其与当地最时尚的建筑相比,寻找其异同之处,并试着将自己的观点、看法写进小论文中。

  教学反思:

美术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猫的生活习性及相关知识。

  2.大胆运用各种表现方式来描绘猫,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美好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激发学生们的想象,表现千姿百态的猫。

  难点:组织画面,表现自己独特的创意。

  课前准备

  (学生)猫的图片、颜料、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师)各种猫的图片、示范作品、课件、色纸、剪刀、胶水等工具材料

  教学过程

  1.辨声揭题。

  (1)课件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让学生大胆猜,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2)当学生听到猫的叫声“喵……喵……”而猜出猫时,教师随即揭题。

  2.回忆交流。

  (1)回忆:你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猫?听到过哪些有关猫的故事?给你印象最深的猫是怎样的?

  (2)学生分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汇报。

  3.讨论分析。

  分小组抽签讨论以下问题并汇报:

  (1)猫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课件播放猫的头部、躯干、四肢、尾巴等。)

  (2)猫的头部由哪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作用和特点?(课件随机播放猫头的特写镜头。)

  (3)你见到过的猫的毛色是怎样的?(课件播放猫的毛色图片。)

  (4)猫的坐、卧、行、走等动作有什么变化规律?(课件播放相关画面。)

  4.欣赏感悟。

  (1)播放《猫和老鼠》等有趣的动画片片段或图片,体会猫的各种不同动态造型和夸张造型,进一步激起学生的表现欲望。

  (2)展示潘天寿、黄胄等画家画猫的作品,欣赏体会生动的瞬间猫的神态。

  (3)展示优秀学生作品,激活学生思维,鼓励创造性的表现。

  5.练习体验。

  (1)作业要求: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创造性地表现猫。

  (2)教师巡视辅导:从构图饱满、主题突出、情节生动、色彩鲜艳等方面予以指导。

  6.交流评价。

  (1)给自己的作品编小故事,小组间讲述交流。小组评出优秀作品,予以全班展示。

  (2)课后鼓励学生模仿《猫和老鼠》自编连环画小故事。

美术教案 篇5

  一、教材俯瞰山川分析

  习惯于从一个相当固定的位置看待事物,俯瞰山川一般得到的印象总是相似的。但如果有意识地改变视角,重新审视眼前发生的变化,俯瞰山川即使平常一般的形象,也可能由于视觉方式的改变而展现出崭新的景象,给我们一种前所未有的视觉体验。本课俯瞰山川从视觉艺术的语言运用介入,抓住从俯视到平视的变化,选择祖国的美丽山川作为学习内容,在训练和发展学生的视觉思维,建构和完善学生的审美心理结构,俯瞰山川增强和激发热爱故土的思想感情方面提出了新的学习任务。.

  本课俯瞰山川根据学习需要设置了前后有着紧密联系的两个学习活动。“活动一”的设置为:“收集、欣赏各种航拍和俯拍的摄影作品,谈谈自己的感受。”为此,教材俯瞰山川呈现了《黄河弯道》、《大地的血脉》、《农田网络图》等优秀摄影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觉形象和美丽的画面展示了祖国河山无比壮美的景象,可以借以引入教学。欣赏是本活动的着重点,在欣赏学习中应抓住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进行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深化认识并避免体验活动停留于事物的表面。

  “活动二”的活动设置为:“根据图片画一幅俯视角度下的景物。”教材提供了可资参考的图片以及作业范例,并从表现方法的使用上给予适当提示。

  在学法指导方面教材选用了两组不同的图片。俯瞰山川一组是两张从不同视角拍摄的同一石头组合,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告诉我们由于视觉位置的不同,即使同一组织,所发生的视觉变化也是如此地惊人。第二组是4张既有仰视也有俯视,画面完全不同的图片。通过小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学习屋”中则简要说明了俯视运用于美术学习中的意义.提供了有趣的样图。

  二、教学目标

  培养发现的眼光,让学生体验视觉位置变化产生的不同效果,掌握俯视的特点。

  增强表现的能力,让学生在临图改画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段。

  激发爱国主义情感,让学生从新的视角出发,看美好山川。抒热烈情怀。

  三、教学思路

  本课集体验、欣赏、探究与表现于一体,学习内容所体现的综合性比较强。区别于其他几课,更重视改变学习者的固有观念和习惯思维,教学实施方面应看重操作的可行性,在策略运用方面需激活学习诱因,挖掘学习潜能,总结学习经验,采取一套灵活而讲求实效的方法。在学习方式的转变方面偏重于将自主与探究相结合,培养追求真善美的学习品格。

  针对上述要求,可考虑将本课教学分两课时进行。在教学准备方面,教师应预备精选的图片、自制的小模型和其他用具,以及示范用材料。在教学条件较好的单位可根据教学需要编制用于本课教学的CAI。学生可根据课前布置寻找自己喜欢的图片和相关学习用具。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的程序安排可设置为:故事引路,创设情境——观察体验,建立假想——欣赏图片,陶冶情操——比较分析,探寻发现——总结规律,延伸发展。

  “故事引路,创设情境”重在将学生引向一个想像的世界,改变平常的视觉位置,用“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眼光来重新认识眼前的世界,一开始便引导学生建立高视点、大视界的意识,先入为主揭示课题。在“观察

  体验,建立假想”的教学环节建议教师使用根据需要制作的实物模型,缩大为小,帮助学生建立直观印象,使他们从不同视角去体味视觉形象变化带来的惊奇。并可插入尝试性的.绘画活动,再以此为基础假想山川景色在俯视状态下出现的美丽形态。“欣赏图片,陶冶情操”的教学环节则争取扩充学生眼界,获取审美体验,感受不同条件下地形地貌的丰富表象。“比较分析、探寻发现”的教学环节可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通过判错肯定对俯视概念的确认,在对比中发现山地、平原的表征差异等,认识到美的多样性和特殊性。“总结规律,延伸发展”的教学环节即在开放的课堂状态中,通过讨论、总结归纳俯视状态下视觉感受的特点和规则,并将这种规律引入到美术学习中,可能带来期望中的惊喜变化。做好从看转入到画的认识准备。

  第二课的教学活动设置可安排为:说一说体会——看一看图片——想一想画法——试一试手段——评一评作业。

  承接第一课时教学活动的延续。本课教学可从复习进入,即说一说通过上一课时教学获取的体验和认知,重在对规律的认识;在看图片的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确立形的概念,提示表现方法的使用,比照教材使用的范例,说明从图片到画的转换中,形式要素及其法则的运用,如有必要教师应做相应示范;想一想的教学环节应引发学生的思考,通过分析画面、把握重点、确定方法完成构思及动手作画的认识准备;试一试手段则要求学生在自主表现中完成自己选定的作业,应鼓励大胆表现,把个人从图片分析中建立的认识用画笔肯定下来,教师在学法指导时要注重学生对视觉状态的正确表现;评一评作业可采用分组评定的方法,把讨论、评议、展示结合起来,争取把评议活动做得细致一点,这样更有利于发现问题和培养良好的学风。

  四、教学选择

  在教学资源相对贫乏,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地方,可考虑将“活动一”与“活动二”整合为一课时。据此情况应充分利用教材和身边环境中可资借用的实物,化繁为简,重点抓住视点变化与视觉反应及效果这个学习中的核心问题来开展教学活动。

  在条件成熟且又允许的情况下,可组织学生登高览胜,拍摄一些在自己视觉经历中感受尤深的课外作业,引入课堂教学,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可以给人更深刻的体验。在此基础上去设想随着视点的步步高升,假想中的画面必然步步推移,因此而发生的变化一定是非常动人的。

  五、教学建议

  1.本课应重视教学材料的组织,在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可将对比与分析相结合,着重解决平视与俯视两种状态下呈现的不同物象,帮助学生解决对渐高、渐远、渐广、渐模糊等视觉现象的认识和了解。

  2.在媒体使用方面可以考虑多种视觉传达方式的结合使用,以生动、准确甚至夸张的形象吸引学生,以利于体马各行为,形成真切感受。

  3.缩大为小或是小中见大都可以产生由观感发生的联想。把一种视觉现象转变成为美术行为的.思考和表现,需要给学生说清楚一个道理,即画面形成的美感同样是需要通过一种适合表现的视觉传达方式体现的。

美术教案 篇6

  一、 教学目标

  本课作为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以及学习美术鉴赏有什么意义,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二、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本课教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审美的眼睛,掌握美术鉴赏的一般方法,认识美术鉴赏对于个人未来人生发展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本课教学难点,主要是如何结合实例讲清美术的主要分类方法、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

  三、教学方法

  讲解法 多媒体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没有去过博物馆或美术馆看过画展,当我们看到各类美术作品时,大家可能会疑惑,这些作品哪些是好作品,画的什么内容,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这其实就涉及到美术鉴赏的问题,因为提问正是鉴赏的开始。

  同学们自读课本第2到6页,思考以下问题:

  1、什么是美术鉴赏?如何进行美术鉴赏?

  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3、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二)讲授新课

  1.出示图片《天安门广场》《黄山日出》

  提问:面对这些景观有何感受?

  学生回答:壮观、崇高、神圣

  教师总结:两种不同的美: 一种是自然景观;一种是人文景观。

  培养审美的眼睛有两个途径: 一是欣赏大自然;如:黄山、九寨沟瀑布等。

  二是欣赏第二自然——由人创造的艺术品。 如:天安门周围的建筑、艺术家的作品等。 2.话题1:什么是美术鉴赏? 怎样进行美术鉴赏?

  出示张萱《捣练图》和 米勒《拾穗》,思考:两幅作品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讨论并思考。

  提示: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分析:

  ●主题内容

  ●年代

  ●材料

  ●历史背景

  ●作者创作意图

  学生回答:相同点:都是一劳动妇女为题材

  不同点:前者:贵族妇女 平和优雅的美 中国画

  后者:贫穷妇女 让人产生同情 油画

  提问:为什么同题材的作品而给人的感受不同呢?

  教师总结:《捣练图》的作者张萱处于盛唐,他是唐玄宗时期的宫廷画师,“练”是一种丝织品,刚织成时质地坚硬,必须经过沸煮,日晒漂白,再用杵捣,最后才能使丝绸变得柔软洁白,画中分成三组,捣练、理线、熨烫,还有一个年少的女孩淘气的从布底下窜来窜去,可见当时社会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没有血腥的战争和激烈的社会矛盾,因此画面平和优雅。《拾穗》是19世纪法国画家米勒所画,画中3个贫穷的农妇正在捡拾麦田里散落的麦穗,因为当时法国正处贫富差距加大,阶级矛盾尖锐的时期,米勒本身出生在农村家庭,从小在农田里长大,这也决定了他以后的审美取向,歌颂劳动者质朴、勤劳的美德,永远散发着泥土的气息。

  以上对两幅作品的分析实际上就是美术鉴赏的全过程。我们在欣赏作品和针对作品思考解决以上问题的过程,其实就已经进行了美术鉴赏。

  总结出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鉴赏就是运用我们的感知、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从而获得审美感受。

  怎样去鉴赏?具体地说,就是要弄明白一件美术作品的作者、创作年代、材料、语言形式和表达内容、以及作品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等等。

  3.话题2:美术作品的门类有哪些?

  请学生们从课本中找出答案并大声朗读出来,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们更深入了解。 教师总结:

  ? 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书法(篆刻)、摄影等六大类。

  绘画按材料和功能:油画、中国画、水粉画、水彩画、版画、年画、壁画等等。 雕塑按空间:圆雕、浮雕。

  设计按内容和材料: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广告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家具设计、网页设计等。

  出示郎世宁《白骏图》徐悲鸿《奔马图》和韩美林《奔马》进行比较分析,谈谈这三幅作品的造型手法有什么不同?

  ? 按形式语言上划分为: 具象艺术意象艺术 抽象艺术

  4.话题3:美术鉴赏对我的人生真的那么重要吗?(美术鉴赏的意义与价值)

  衣、食、住、行只是最简单的生存层面,它们都离不开美术,自然也离不开美术鉴赏。 我们来看一下美术作品带来的价值与功能。

  美术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自己的社会角色。它的价值与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 认识功能 ● 教育功能 ●审美功能

  认识功能:

  通过美术作品的内容或形式,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下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观念等。 如张萱《捣练图》

  教育功能:

  美术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和影响,以培养人们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以及自我的态度。如董希文《千年土地翻了身》

  审美功能: 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性和感受力。如《根扎南国》 吴冠中

  (三)课堂作业:

  从本书中选取一件你最喜欢的美术作品,进行鉴赏并填写鉴赏报告单。

  (四)教学总结:

  艺术来源于生活。培养审美的眼睛,可以更好的观察生活中的艺术。这节课,我们为培养一双审美的眼睛奠定了初步的基础。另外,还请同学们注意,要能欣赏千奇百怪的现代艺术,还必须树立全新的艺术观念,在此基础上,平时多看多分析,定会使审美的能力得到更好的提高。

  教学后记:

  本课是美术鉴赏的第一课,学生们对美术鉴赏课比较陌生,首先对于新课程改革要做一个介绍,并简要介绍《美术鉴赏》这本教材。这节课,教师讲解比较多,我结合多媒体出示图片,同学们都比较感兴趣,然而,有些班级的学生仍胆子较小,不敢回答,有些班级的学生比较积极,并踊跃回答问题。我发现,教师的引导相当重要,当学生回答不上问题时,要学会从不同角度去引导学生开口,直到引导出他们说出答案。这一节课,我出示了一道课堂作业,主要是检验学生们对于鉴赏知识了解多少,因此,在讲解知识点时,尽量将这些专业术语讲得浅显易懂,这对于以后的学习是至关重要的。上完一堂后,我感觉课堂上要多多师生互动,尽量让学生踊跃去回答,才能激发他们发挥一定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美术教案 篇7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秋天是丰收的季节、美丽的季节,感受秋天的丰富性。

  2.继续学习用绘画的方式,选用各种颜色大胆地表现秋天的色彩美。

  活动重、难点: 大胆地用色彩表现秋天的多姿多彩。

  活动准备:

  1.秋天的图片制作的PPT课件。

  2.蜡笔,绘画纸若干,记号笔。

  3.范画两幅。

  方法与手段:示范模仿法、视听讲结合法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那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

  师:秋天真美丽,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五颜六色的礼物,请你猜猜有哪些礼物呢?

  小结:原来秋姑娘给我们带来了五颜六色的果子,还有各种各样的秋叶。

  为了感谢秋姑娘,老师想把这些礼物画成秋天的画送给秋姑娘,你们愿意帮助我吗?那我们一起来画美丽的秋天把。

  幼儿活动:幼儿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说出现在的季节,并能用完整的语句说出为什么喜欢秋天。

  知道秋姑娘为我们带来了许多礼物,有一起绘画美丽秋天的愿望。

  二、示范指导。

  1.教师播放秋天的美景,幼儿初步欣赏。

  师:“现在请跟着老师,我们一起跟着秋姑娘去欣赏下秋天的美景把。”教师边观看图片欣赏,边对图片进行讲解说明。

  2.欣赏完后,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师:看了这么多美丽的秋景后,给你什么感受呢?

  3.教师边总结边示范画秋天里的景色。

  师:秋天的大树有绿颜色、黄颜色、红颜色的叶子,真的十分神奇。秋天的花朵有菊花等非常的美丽。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苹果熟了,还有许多的种子都成熟了。教师示范画秋天的大树、苹果和菊花等。

  幼儿活动:幼儿认真欣赏秋天的图片,能初步感受对秋天的`喜爱。

  能在教师的讲解示范下知道秋天的美景怎么绘画,初步了解了构图。

  能仔细观看教师示范创作。知道秋天的叶子有绿颜色、黄颜色和红颜色。

  三、操作指导。

  1.教师连续播放PPT的图片,幼儿看着图片进行绘画,提醒幼儿注意画面的合理布局。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和老师一起来把秋天的美景画下来?老师现在给每个小朋友准备了一只记号笔、一张白纸、还有一盒蜡笔。你可以把自己眼中的秋天的美景画出来,但是,在画之前听清楚我的要求,请你在创作的时候先想好自己想要画的什么,然后再拿起记号笔开始创作好吗?

  2.幼儿自由创作,教师在边上指导说明,对于能力差的幼儿进行及时的帮助。

  幼儿活动:幼儿知道绘画要求,了解绘画布局。知道在画之前要想清楚画什么,然后再拿起记号笔开始创作。

  幼儿在创作中可以观看教师事先准备好的图片,画出大树、苹果和菊花,并为它们图上美丽的颜色。

  四、结束活动。

  1.幼儿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秋姑娘,要求幼儿想秋姑娘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现在请你把你的作品送给秋姑娘把,送的时候请你向秋姑娘介绍一下自己的作品,说说你的作品上有什么?

  2.教师小结:小朋友们!秋姑娘很喜欢大家的礼物,她说:“谢谢你们!”

  幼儿活动:幼儿将自己的作品送给秋姑娘,并向秋姑娘介绍出自己的作品上有些什么。

美术教案 篇8

  活动目标:

  1、根据手形的变换联想各种事物,并尝度用自己的小手变出各种生动的图案。

  2、体验手形画带来的乐趣,启发幼儿大胆想象。

  3、激发幼儿对绘画产生兴趣。

  重点:

  能根据手形的变换联想各种事物,并将它变成生动图案,体验到手形画带来的乐趣。

  难点:

  大胆发挥想象根据手形变换来联想相关的事物。

  活动准备:

  1、若干手形图

  2、学具:记号笔、油画棒、铅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伸出你的手,你的手能变什么?

  二、出示范画手开图

  1、这是我的.手形(图一)你们能不能把我的手变成其他东西。

  2、出示范画(图二):

  这是我变的孔雀,你会变什么?

  3、可以这样竖着放,也可以横着放。(图三)他可以变成什么?

  4、我又变了一只鸡,你会变什么?

  5、我们除了伸直手指放,还可以任意弯曲几个手指。看我可以这样放。

  (图四)

  6、这是我变的小花,你会变什么?(图五)

  三、示范、讲要求。

  原来我们的小手这么能干,这些手形都是怎么变到纸上去的呢?

  老师来示范一遍,讲解注意点。

  四、幼儿作画

  教师指导,开始作画,拿到纸的小朋友,先在纸的右下角写上自己的号次。

  五、展示幼儿作品

  活动反思:

  整个活动激发了幼儿学习兴趣,精彩的手指印画,变成一个个可爱的动物,引发了幼儿学习的求知欲。操作活动让幼儿亲近色彩,尝试、体验,积累经验,感受快乐。

美术教案 篇9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从俯视的角度观察鱼的不同形态。

  2、尝试用石头、棉签、橡皮泥等材料表现出俯视的鱼。

  3、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4、能呈现自己的作品,并能欣赏别人的作品。

  【活动重难点】

  能大胆运用辅助材料表现俯视下不同形态的鱼。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块石头,一盒沙,棉签棒、各色颜料,橡皮泥若干。

  教师:范例若干;展示作品的鱼池。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兴趣。

  1、今天老师带来了很多鱼的图片,看看这些鱼是从哪个角度看过去的?

  2、幼儿观察讨论。

  3、这些鱼从上往下看,你看到了鱼的'什么?

  4、小结:从上往下看,我们看到了鱼的头、背、鱼尾、鱼鳍。

  二、讲解示范:

  1、出示石头:今天金老师还带来了什么?今天我们就要用这块石头来变一变,变成什么呢?(自由猜测)

  2、教师示范一:把石头放入沙中。(我们把这块石头当成鱼,把这些沙当成一盆水,让石头鱼游到水里去)

  3、你会看到了鱼的什么?(幼儿说)

  4、幼儿操作:

  ●刚才小朋友说了很多,你的桌上也有石头,请你选择一块石头,让石头鱼游到水里去,并说一说从上往下看,你看到了鱼身上的哪个部位?(可以互相交流)

  ●个别幼儿交流。(利用实物投影仪)

  5、教师示范二:怎么样让它更像呢?再来变一变(教师介绍材料、示范添加一条鱼)。

  6、欣赏范例:还可以怎么变呢?

  三、幼儿创作:

  1、拓展幼儿思维:你会怎么变?想一想。(幼儿交流)

  2、鼓励幼儿能大胆运用辅助材料,表现出俯视下看到的不同角度的鱼。

  四、作品展示:请幼儿将自己的作品统一放到教师准备的“鱼池”中,一起看看、说说你喜欢的

  【活动意图】

  1、通过图片的欣赏,幼儿对俯视角度下鱼不同形态的积累。

  2、教师引导示范、幼儿操作、教师再次示范,使幼儿在听听、说说、动动、想想的过程中,逐步体验创作的乐趣。

  3、引导幼儿观察辅助材料,为下一步创作做好铺垫。

  4、幼儿个体创作后的作品集中展示,以“鱼池”为载体,进行整体作品的欣赏,不断培养幼儿多角度的审美能力。

  【活动反思】

  本节课因为对于本班幼儿是初次接触,所以在设计目标时,放低了难度,以体验游戏快乐为主,在一开始以绘本的形式的导入,让幼儿很快的进入情景中来,并在接下来的猜猜环节中,一步一步的深入,打开幼儿的想象力,在反转猜测中,由于幼儿思维定式,在我的指导下,才能逐步猜出是什么和什么撞在一起。最后导入本节课的主题--石头鱼,正好借跑跑镇的魔法之名,进行了我的范画,由于石头上操作比较小,所以采用了投影的方式让幼儿清楚的看到操作过程,之后的过程用了传统的美术课流程,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鱼进行碰撞,在过程中因为座位问题有的幼儿背朝屏幕,所以画的时候自行创作了,需要下次注意。在点评环节幼儿注意力较为分散,应将大屏幕上弄干净后在进行投影,最后将小鱼放生形成了一幅完整的画。

  小百科:石头鱼是自然界中毒性很强的一种鱼,它的“致命一刺”被描述为给予人类最疼的刺痛。

美术教案 篇10

  活动目标:

  1、学习在花朵上画茎和叶。

  2、体验为小兔造花园的快乐。

  3、在创作时体验色彩和图案对称带来的均衡美感。

  4、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小兔、房子、自制花朵、画 纸、蜡笔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趣

  1、小朋友这里有一幢漂亮的房子,请你猜猜这是谁的家?

  2、(按门铃)叮咚—(小兔开门)

  3、真的是小兔的家,呦,你们看看小兔的表情是怎么样的?(不高兴)

  4、问:“小兔小兔,你为什么不高兴呀?(幼儿任意回答)

  让我问问小兔:我家门前有一块空地,光秃秃的什么也没有,如果能变成一个花园就好了,可是我没有那么多的花呀,你们愿意帮帮我吗?

  二、建造花园

  1、我们帮小兔画好多好多花好吗,你们会画什么花?

  2、请个别幼儿示范,还有不一样的花吗,谁愿意来画?(再次请个别幼儿示范)

  3、这么多花真漂亮呀,老师这里也有一朵花,你们看看画上的花还缺些什么呀?(茎和叶子)

  4、教师示范画茎和叶:我们可以用绿色蜡笔画出长长的茎,把花朵连接起来,让他们成为好朋友,茎上面还要添上叶子,先在茎上画上长长的圆,再涂上绿色。左一片右一片,就像挥动的小手。

  5、小朋友现在请你在画纸上给小兔的花园画上漂亮的花朵吧!可别忘了加上茎和叶子!

  幼儿绘画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三、欣赏交流

  1、展示幼儿作品。

  2、欣赏交流:小兔的花园真漂亮,你们最喜欢哪一张,为什么?

  3、幼儿自由发言。

  小结:这些花园都很漂亮,花朵上都有茎和叶,有大有小、五颜六色,真是个美丽的花园。

  小兔谢谢小朋友。

  小百科:花卉,具有观赏价值的草本植物,是用来欣赏的'植物的统称,喜阳且耐寒,具有繁殖功能的短枝,有许多种类。典型的花,在一个有限生长的短轴上,着生花萼、花瓣和产生生殖细胞的雄蕊与雌蕊。

【美术教案】相关文章:

(经典)美术教案09-03

美术教案[经典]09-04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精选】美术教案07-26

美术教案07-20

美术教案(经典)07-22

美术的教案02-05

(精选)美术教案08-30

美术教案【精选】08-31

【经典】美术教案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