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时间:2022-04-14 10:05:05 教育新闻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浅谈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一、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现状

浅谈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

在农村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到课堂上,大抵是苦口婆心的讲解,惟恐遗漏点滴,对不起学生,似乎能力是学生“听”出来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运用,尝试的人很少,能坚持长期使用的人,恐怕是找不到的。结果学生学得乏味,教师因学生乏味而倍感无味。从而造成阅读理解能力弱,分析文章不得要领,层次划分不得要领,甚至有明显标志的地方,如领起句、过渡句、总结句也判断不准,句意、层意、中心概括都不准确。诚如上世纪教育家孟宪承指出:“向来国文课,只有教师的活动,没有学生的活动,只有教师的讲授,没有学生的学习,这实在是国文教学失败的总原因。”现在我们的农村语文阅读教学,犯的就是上个世纪的老毛病。    二、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

毫无疑问,阅读教学的目的应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具体为: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能力。但怎样有效地达到这个效果呢?我认为,必须实现“四个转变”。

1、从要我读到我要读。

从要我读到我要读,就是教师启发学生明白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使学生从被动、被迫的阅读,转变为主动、积极的阅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阅读愿望,使阅读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在这个环节中,老师的作用是引领学生进入阅读领域。只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阅读的目的性和重要性,把阅读行为化作自我内驱力--主动阅读,从要我读到我要读,才会为下一次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2、从我要读到我爱读。

从我要读转变为我爱读,指的是端正学生的阅读态度,从“我要读”的愿望、决心,提高到“我爱学”的境界,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兴趣和积极性。“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感兴趣了,才会产生乐于接触并力求参与其中的一种积极的意识倾向。青年学生一般都有强烈的表现欲,适时地给予他们一些表现机会,对推动他们主动阅读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在阅读活动中,老师创设积极、宽松的课堂氛围,真诚地鼓励、表扬学生,鼓励人人畅所欲言,让学生品味到阅读的甘甜。当然,老师对那些学生“想领悟而领悟不到,虽经研究而研究不出来的部分”要加以补充、归纳。总之,在阅读课堂中,教师平等的态度、亲切的微笑、积极的鼓励和真诚的点拨,加上流畅的语言,定能唤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活动。

3、从我爱读到我会读。

从“爱读”出发,通过阅读实践达到“会读”的境界,是要求教师教会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当代学生要读的作品委实太多了,这就需要教会学生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建立好的阅读习惯。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就读年级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订阅读计划,使学生的阅读更具有计划性和操作性。阅读计划的内容包括准备阅读的书目、可利用的时间、自检方式三部分。在执行过程中,老师根据学生制订的计划加以督促落实,收查读书笔记、召开读书交流会、撰写读书札记是常用的方法。 要帮助学生探索并形成一些有效的阅读方法,以此来调节自己的阅读行为。要求学生坚持立足课内、辐射课外的原则,通过老师推荐的优秀网站或课外读物,使学生的知识面向深度、广度发展。

4、从我会读到我读懂。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因此,教师就要朝着促使学生“反三”这个目标努力,提高学生迁移思维的能力,这才是根本。在具体的语文实践中,可以课文例子所负载的语文知识点和规律为依据,在相关课外读物中有意识地选择同类型阅读材料,训练所学的语文技巧。如高中第二册第一单元的学习重点是筛选信息,学了书本的课文后,要求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筛选信息的方法来解决读本中相关类型文章的问题,这样学以致用,学生可以马上印证自己的阅读效果,鼓舞自己,或触发对某一问题的深入思考,获得新认识、新知识。

语文阅读教学的途径

   1、分层教学,注重钻研思考。 

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于不同的阅读材料选择不同的侧重点。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自由组合,各抒已见,大胆讨论,上台陈述。教师要为学生的阅读实践创设民主的环境,提供自主条件,既要充分关注学生阅读态度的主动性、阅读需求的多样性、阅读心理的独特性,更要高屋建瓴,敢于率先打破传统,走出思维定势,以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进一步“逗”起学生探究的热情,让他们充分享受钻研思考过程的乐趣。如学习《篱笆那边》时,在分析“上帝”这个形象时,在学生的思维都固定在 “权威的代表”、“正统思想的化身”、“别人思想行为的禁锢者”、“以自身刻板僵化的理念来扼杀世间美好事物的冷面统治者”上面,为了使探索更为深入,可提出疑问:草莓的甜美只是想象的结果,若草莓是酸的,是苦的,我们真的不需要“上帝”吗?这样的问题一抛出,学生的思维一定会被激活,从而走向更远更深。而如果不加以分析,一味地肯定追求、否定规则,结果自然会造成一种无序的世界。事实上,在现实社会里,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上帝和孩子的组合,真正完美的人生,不但应该有一半上帝的理智,还应该有着一半孩子的激情。 

   2、明确目标,注重个性阅读。 

   学生每次阅读都有具体要求、任务和目标,课外阅读也不得例外。学生每人备有阅读笔记本,读书时要作好记录。作品的文学价值,是由读者在阅读鉴赏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可在一段时间内,安排落实阶段任务,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最后做什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以掌握阅读的重点。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绝对不能过早地抛出所谓的“标准答案”,而应该及时地设疑质疑,于无疑处生疑,使学生在不拘泥于那些权威答案的基础上能再推开一扇窗子,让学生看到更美的风景。例如,在学习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时,师生先共同对“柳树” 这个传统意象进行了分析:“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柳谐音是“留”,是中国文化中传统的别离意象,古人早就有了折柳送别以表依恋与牵挂的习俗。如果赏析就此打住,也未尝不可,但如能诱发学生发散思维进一步提出:这里的“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这样一个生动的比喻还有没有其它的意蕴?学生在充分诵读和讨论的基础上,一定会有丰富多彩的答案。

3、激发兴趣,注重创新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材中每篇文章都富有丰富而深刻的内涵,要在认真研讨课标、教材的基础上,依据学生固有的知识经验,充分利用教材文章创设情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和“情感因素”,满足学生好奇的心理需求,培养学生对语文本身的兴趣。如在学习《孔雀东南飞》时,在理顺了文章的思路、简析了诗的悲剧内涵后,不妨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兰芝被遣回家时,焦仲卿说“不久当归还”,请问如果没有“太守求亲,兄长逼婚”这一个突发事件,刘兰芝和焦仲卿还会破镜重圆吗?这个“虚拟性”问题,必然“逗”起学生的兴趣,激活了一个个个体对原作的解读。

   应该说,我们面临的新课标,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是教书育人工作中的一个大课题。语文教学如何结合学科特点更有效地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值得深入探讨。 但愿文中提倡的阅读教学能给农村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一些帮助。 

黄修聪

【浅谈农村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相关文章:

谈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04-14

浅谈农村高中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网友来稿)04-14

从流程角度浅谈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训练04-14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论思考04-14

让阅读插上想象的翅膀--浅谈想象式阅读教学04-14

浅谈阅读教学中学生迁移能力的提高04-14

语字当头 积累词汇--浅谈农村初中语文探究性阅读教学的要务(网友来稿)04-14

浅谈初一学生的创新阅读教学(网友来稿)04-14

浅谈对农村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思考05-02

用激情演奏教学三步曲--浅谈对阅读教学的认识(网友来稿)04-14